圖:世界銀行高教統籌介紹高教售後服務和五分鐘課堂方案
高等教育能否有售後服務?大專課堂可否濃縮為每節五分鐘?這是香港大學第五屆高教暑期學院今年提出的超前想法,出自世界銀行高等教育統籌Jamil Salmi。從2013年的第一屆到2017年的第五屆,累計近170名參加者,不乏大學教授、院長、校長、教育高官,蒙古、柬埔寨和緬甸等國人士更是常客,巧合地大多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他們更把「知識成果」學以致用。2014年的學員、菲律賓De La Salle大學教務副校長,近日告訴策劃暑期學院的港大榮休教授程介明,正致力將該校發展成東南亞先進大學。
專訪>>>
大公報記者 楊州 呂少群
程介明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香港有不少優勢,能夠推動亞洲各地的高教發展。回歸以來,香港高等教育成績備受注目,香港大學更長踞世界最佳大學之列。他眼見每年很多來自各國各地區人士希望到訪港大,於是向港大校長提議以暑期學院形式,系統地通過講堂、參訪以至集思等方式,在一星期左右,讓參加者一站式了解港大和本地高教。
暑期平台了解各地模式
程介明說,「暑期學院並非培訓班或學術研討,坊間有不少培訓行政管理及財政管理計劃,港大要打造的平台,是讓各方能大開眼界,彼此了解各大學的教育模式,學員能否從中得到一些啟示,甚至借鏡經驗,推動學員所在國的高教發展。」
今年第五屆暑期學院的講者,除了Jamil Salmi,還有香港教資會(UGC)秘書長安禮治(Richard Armour)介紹UGC作為政府與大學間的緩衝機構,如何發揮既要將政府撥款運用妥當,亦要保證院校自主的職責。「當時印尼、柬埔寨及緬甸的學員對此感到驚奇又疑惑,紛紛追問這機構如何運作,例如委任成員是否由各政黨派人、沒有政府成員(主持下)怎樣確保有利於政府推動教育政策等問題。」港大教務長韋永庚則以大學管治為題,向學員講述港大前任校務委員會主席馮國經所作改革的前後變化。
高教趨勢 一站式服務
「印尼學員將UGC這概念帶回國,寫成議案遞交國會討論。」程介明說,「最終能否落實則視乎當時環境,但至少已形成一套價值觀、意識及結構,算是取得新進展。柬埔寨學員則對學習服務中心感興趣,該中心為學生提供一站式服務。」越南學員也說,高教趨勢不再是分工合作,而是一站式服務,並打算用於越南APEC峰會的訪問團安排。
四年前開始舉辦高等教育暑期學院,程介明表示當時雖然未有「一帶一路」概念,現在看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帶一路』除了政經層面,亦要有教育層面,讓各方有更多的基礎交流,關係才會更緊密。
程補充,香港在高教方面有自身優勢,可以讓各國學者互動交流,本港大學具備國際資源,亦有不少吸引他們來學習的因素,例如俄羅斯學員在香港院校學習如何教英文,正因香港亦是非英語為母語的地區,有經驗可借鏡,亦有學員表示需要香港高等教育發展的經驗,要的是發展過程中的創新之舉,而非英美等案例。他說,暑期學院每年維持約40人,人數不能太多,五年來學員累計168人,能夠保持穩定的學員人數,靠的是口碑。」
全國港澳研究會經過了解,給程介明的評語是:(港大暑期學院)這不就是「一帶一路」所提倡的方向嗎?事實上,學院歷屆學員除了來自「一帶一路」沿線,也來自美國,若能融入「一帶一路」,相信前程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