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昨日閉幕,大會強調,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讓香港、澳門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有學者認為,十九大確立了「一國兩制」新定位,香港應承擔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並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發展規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大公報記者 文軒 李淇
調整路向 確立有效管治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進入新時代後「一國兩制」有幾個新定位,包括要維護國家主權及發展利益,以及調整香港發展路向,注重創新,加入長遠發展戰略,配合國家「走出去」。他強調,政府及港人必須理解這方面的重要性,在香港確立有效管治。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譚耀宗指出,十九大報告確立了「一國兩制」的新定位,「告訴港人『一國』的管治權是來自於中央政府的,讓人不要只強調『兩制』否定『一國』,亦提醒港人維護國家安全及主權亦是香港的憲制責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榮譽會長鄭耀棠表示,「一國兩制」是國策,「兩制」源於「一國」,香港在「一國」的發展之下,應該充分發揮「兩制」優勢。
發揮作用 讓中央放心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工聯會會長林淑儀指出,十九大報告所提的方向擴大了香港發展機遇,包括「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都為香港年輕人創造了就業機會,為香港的經濟帶來新出路,還可以與內地有更多的合作,在退休保障、醫療等方面先行先試,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新民黨政策總裁、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講師袁彌昌表示,若港人希望做好「一國兩制」,要為此制度賦予積極正面的意義,例如確實把握好「一帶一路」、大灣區的機遇,「必須讓國家看到『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確實能發揮正面作用,對自己經濟社會有利之餘亦讓中央放心。」
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年輕人來說,是不容錯過的好機會,「香港絕對有這個能力,可以在大灣區發展裏面佔一個龍頭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