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三名城大女生結合創意及科技,以遊戲形式令老點心「復活」,從而推廣飲茶文化。左起為張綽庭、傅曉薇、黃恩婷
「飲啖茶,食個包」,你上茶樓最愛哪點心?彩鳳隱龍懷、葱油鳳肝酥、三菇六耳鳳眼餃,可曾吃過?這三款失傳點心,令老茶客懷念。城市大學學生結合創意科技,以遊戲展現製作過程,令老點心「復活」,更讓大家試做。他們又為點心譯英文名,向外國人推廣「飲茶」文化。/大公報記者 張月琪(文) 蔡文豪(圖)
廣東人素愛飲茶,已成一種文化,隨着時代變遷,蝦餃、燒賣和春卷之外,點心種類亦推陳出新,但在追求舌尖上的新口味之餘,彩鳳隱龍懷、葱油鳳肝酥及三菇六耳鳳眼餃等古老點心的味道,仍深深留在老茶客的思憶裏!
幾名城大生就想到用科技去「回味」!創意媒體學院三年級的張綽庭自言,與兩三位同學一向「為食」,她們一直希望推廣飲食文化,於是聯想到「飲茶」。綽庭說,自小常與家人飲茶,彷彿是童年每周的生活習慣,長大後卻好像與酒樓愈走愈遠,偶有時間才與同學或朋友到酒樓聚餐。她認為,現時的酒樓似乎偏重做婚宴、吃火鍋等生意,間接令到傳統手工製作的點心日漸式微。於是,她們組成團隊,計劃把以上三種失傳點心「復活」,推廣飲茶文化,儘管三款點心暫時只限於「有得看沒得吃」。
玩完遊戲 再聽典故
成員之一的黃恩婷解釋,她們預先製作了介紹三種古老點心的片段,但相信很難要求市民呆站看片段,於是想出一套遊戲,先要求玩家揀選心儀點心,按一下設有感應器的食譜,然後玩家選出由碗盛着的適合食材,碗下有二維碼,玩家選後須放至設有掃描器的枱上,屏幕會即時顯示「對、錯」,繼而玩家須再完成搓麵團等步驟,整個過程完成後,屏幕便會介紹每種點心典故。她們的推廣項目於科學園「創新及科技嘉年華」展出。
翻譯領悟中文博大精深
她們又替點心翻譯英文名,盼可推介給外國人認識。黃恩婷笑言,翻譯過程令她領悟到中文的博大精深,她以「彩鳳隱龍懷」為例,「其實材料只是蝦及鵪鶉蛋,但點心名充滿意境,鵪鶉蛋是比作鳳凰,龍則當是蝦,然後以蝦包着蛋則是懷中,英文好難直譯。」最後黃恩婷將這種點心譯作「Stuffed prawn」,大家覺得如何?
點心師傅、飲食業職工總會主席郭宏興表示,舊式茶樓的傳統手工老點心,因人手多成本較高,在商業社會慢慢消失,隨着時代演變,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點心專門店,廣受年輕人歡迎。他說,有點心店以卡通人物造型造出傳統點心,吸引年輕人的目光,而連鎖點心店亦迎合了都市人要「快」的要求,闖出一條新路。不過,傳統酒樓雖然少了年輕人蹤影,卻多了遊客光顧,郭宏興深信點心行業並沒萎縮,只是轉換形式,繼續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