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大開幕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向大會作報告提到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科技業者,筆者對此深感認同。一個社會需要進步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當中創新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元素去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正在轉變、經濟結構也在優化,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率及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是十分重要。此外,傳統產業要升級與轉型,向先進製造、智能製造推進,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我們再不能負擔高資源耗費的產業,我們需要發展綠色低碳、共享經濟,提升效能。筆者認為發展綠色的循環經濟、用儉樸的態度去引領創新,減少對資源的需求,是企業家應有的社會責任。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今天的香港仍然是資本驅動的經濟,不少人深信「自由市場」是香港唯一的出路。其實看到我們鄰近的競爭對手,我們需要意識到,在資本市場以外,我們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經濟發展的動力與活力。十九大報告中「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及發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這是值得我們多加思考的。香港改變思維,努力向創新科研加以投入,才能再次走上高增長之路。筆者相信香港在基礎研究上有一定能力,可以在協助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上出一分力,與國家一同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做到更多具突破的自主創意。
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由引進技術,到引進並保護知識產權,今天我們已經再走前一步,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中國今天已有能力建設自己的創新型國家體系,做到產學研技術的深度融合,成為世界知名的科技強國之一,並對發展中國家輸出優秀技術。作為國家的一部分,筆者認為香港可以藉着我們在市場化的優勢及國際化的經驗,以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以大灣區作跳板,為建設中國世界級優秀品牌,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