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紓緩輪候公屋家庭和其他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生活困難,政府以五招增加過渡性住屋供應,包括落實林鄭月娥競選政綱提出的出租未補地價居屋計劃、善用政府閒置建築物,推行社會共享房屋、活化工廈及協助興建預製組合屋。
出租未補地價居屋
林鄭月娥競選政綱提出的免補地價居屋出租計劃,促成房協研究為轄下的資助房屋業主「拆牆鬆綁」,允許將未補價的單位以低於市值租金租給有需要家庭。
政府消息人士解釋,房委會轄下未補價的居屋受房屋條例監管,若出租或分租屬違法,但房協轄下資助房屋只受地契條款限制,「房協可以同地政(總署)傾下點修改地契」。消息人士又補充,房協納入計劃的未補價資助房屋約有9000個,但現階段未決定租金水平、租戶對象。
資料顯示,房協轄下資助出售房屋有多個項目,其中住宅發售計劃有約一萬個單位,夾心階層住屋計劃有9000個單位,青衣綠悠雅苑有1000個單位,三種不同類型資助房屋合共約兩萬個單位,當中約1.6萬個單位未補價。
其他增加過渡性房屋建議,還包括善用政府閒置建築物,推出類似社企「要有光」開拓的深井「光屋」項目租住單位;支持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試行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研究讓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以及協助非牟利機構研究在閒置土地興建預製組合屋等。
房協主席鄔滿海稱,會與地政總署商討修改地契實施,但不會容許未補價業主出租整個單位。就如何確保租金「低於市價」,他稱要再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