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盧暖卿為獨居長者生活解難 街坊笑容是最好回報

時間:2025-11-02 05:01:45來源:大公报

  圖:盧暖卿(中)與關愛隊同事上門家訪,為長者提供所需物資。\大公報記者伍軒沛攝

  盧暖卿是土瓜灣南關愛隊隊長,這個舊區的關愛隊工作,她坦言一點都不輕鬆。區內有不少獨居長者,他們用上許多時間主動接觸長者:腳踏實地,一次次家訪,讓他們認識關愛隊。當家訪見到有需要幫助的街坊,關愛隊會立刻出手相助。她舉例,有一次在樂民邨探訪時,發現一名獨居長者由於行動不便,日常生活非常受影響,尤其是去洗手間的時候。了解到情況,盧暖卿立刻組織關愛隊,為伯伯在洗手間裝上扶手。「洗手間是長者滑倒的受傷黑點,這是要關注的事情。」她又時不時買飯上門,探訪伯伯,建立了信任。

  家訪多了,區內認識關愛隊的街坊自然也多了起來,關愛隊的電話也閒不下來了。每次收到電話,她總會立刻進入工作狀態。有一次,凌晨一點,關愛隊的電話突然響起,將盧暖卿從睡夢中喚醒。電話的另一頭是一個伯伯的求助,「我煲煲下水,屋企突然沒電了。」掛掉電話後,她立刻起床,換上衣服,喚醒同為關愛隊的水電工丈夫,二人就趕赴伯伯家中。看了一輪後,他們發現伯伯家中電器老舊,而且插排插上的電器過多引致短路。見沒有即時危險,兩人總算放下心來,幫伯伯維修好了,又為伯伯更換了插排,二人才離開,回家已是清晨時分。「那一聲謝謝和真摯的笑容,已是我們收穫最大的報酬,關愛隊的電話是24小時on call的。」

  老區長者多,瑣碎的工作自然不少。有長期病患的婆婆因行動不便,家中藥物又已吃完,盧暖卿便親自帶她到醫院就醫取藥,有時候一兩個救助,可能就要用一天的時間,但她總是不厭其煩。完成了一次服務,她還會繼續跟進,天寒暑熱時總不忘致電問候,看看街坊們的需要。「關愛隊做的不是什麼救死扶傷的轟動大事,卻為社區帶來溫情。」在兩年的努力下,現在走在路上,已有不少街坊主動跟她打招呼,她感到非常滿足,「這證明我們真的深入社區了,他們知道我們是關愛隊。」

  義工來自不同專業領域

  她認為,關愛隊是完善地區治理的重要舉措,不只自己,近年各區關愛隊的努力和成績有目共睹。如今立法會選舉將至,她直言,選民更應該踴躍投票,選出能夠代表自己的立法會議員,為社區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九龍城區議員林博認為,關愛隊在地區上的工作效益非常明顯。不少曾經受助的人,在了解關愛隊意義後,康復或有餘力後甚至會主動加入義工隊。「初期我們的維修隊僅得2-3名師傅,現已發展為十餘至二十人的規模,義工來源涵蓋不同專業領域,像是醫生、管理、裝修、水電、電腦等。證明了關愛隊服務精神的感染力,所以團隊才得以壯大。」他認為,關愛隊從初期居民從未聽聞,到逐漸信賴,形成良好口碑,許多關愛隊員花費了很多的努力和時間,他們在提升社區和諧度、居民生活幸福感與安全感上發揮正面積極作用。他相信並呼籲,越來越多市民用心感受和諧社區的幸福感,在立法會選舉履行公民責任,參與投票,助力地區治理持續完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