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特稿/戈壁奮戰5000個日夜:國家有需要就去拚

時間:2025-11-02 05:02:33來源:大公报

  圖:10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武威園區,工作人員在討論後續建設。\新華社

  在繁華的「大上海」,有一群科研工作者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他們從黃浦江畔西行兩千多公里,來到祁連山下的戈壁灘,奮戰5000多個日夜,只為攻克一項關乎國家能源未來的技術──釷基熔鹽堆。

  這份精神的傳承,始於科學家的遠見卓識與使命擔當。我國釷基熔鹽堆事業的開拓者、TMSR先導專項負責人徐洪傑研究員,一生兩次「戰略轉身」,將個人研究軌跡與國家需求緊密相連。1995年,他從原子物理轉向同步輻射光源,帶領團隊建成國際領先的上海光源。2009年,當上海光源竣工運行時,他再次受命「轉身」,接下了釷基熔鹽堆研發重任。「沒有困難要我們做什麼?」這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他面對挑戰的從容與堅定;「既然國家需要,我們就要努力去走通。」這簡單的誓言,正是他科研人生的真實寫照。

  這份精神的踐行,熔鑄於整個團隊的新時代「西遷」壯舉。園區建設初期,面對茫茫戈壁、缺水少電的艱苦環境,團隊成員沒有退縮。從2019年到2024年,武威現場全年無休;所領導和工程負責人除夕和中秋都堅守在現場,無數團隊成員主動請求春節期間留守戈壁。有人離別年幼的子女,有人推遲婚期,有人無法在父母床前盡孝,但他們無怨無悔。

  TMSR團隊用十多年的堅守與奮鬥,生動演繹了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內涵。他們在祖國西北的戈壁灘上,用青春和熱血鑄就了一座精神的豐碑,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注入了磅礴力量。\大公報記者劉凝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