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六名立法會議員(後排左二起:金融界陳振英、經民聯梁美芬、自由黨張宇人、民建聯葛珮帆、工聯會麥美娟、新民黨容海恩)成立「罕見病癌病關注組」,並與病人組織舉行會議\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兩名幼兒患上遺傳性罕見病「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aHUS)」,需每周洗腎,曾瀕臨死亡邊緣,雖然新藥可更有效控制病情,但藥費一年逾400萬之巨,家長期望將出爐的《施政報告》可回應其訴求。立法會建制五黨派昨成立「罕見病癌病關注組」,提出為罕見疾病訂立官方定義、設「醫療費用免稅額」、降低申請資助門檻等十大訴求,以減輕病患者經濟負擔。\大公報記者 葉漢亮
家庭主婦Tara指出,兩名六歲及九歲兒子,分別在八個月及十個月時發現患上「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此病會令保護人體系統失衡,易引起炎症,導致兩兒的腎臟功能受損,每周要到醫院洗腎兩至三次。
兩兄弟多次進出ICU
Tara續稱,此病不只令腎功能受損,患病者的抵抗力會大降,容易發燒、感冒,亦會經常感到疲倦乏力,兩兄弟曾多次進入深切治療部(ICU),瀕臨死亡邊緣。現有一種新藥「eculizumab」可更有效控制aHUS患者病情,患者有機會不用再洗腎,但一個月藥費逾20萬元,兩兒子一年的藥費逾400萬元,根本不能負擔。該藥物雖已列入醫管局藥物名冊,但仍待藥物納入關愛基金資助範圍,Tara惟有一直苦等。
六名立法會建制派議員包括民建聯葛珮帆、工聯會麥美娟、經民聯梁美芬、新民黨容海恩、自由黨張宇人、金融界陳振英等,昨日成立「罕見病癌病關注組」,並與病人組織舉行會議,要為病患者爭取更合適支援。
醫局缺臨床遺傳科醫生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主席曾建平說,鄰近地區如台灣等早已制定罕見疾病定義,香港至今欠奉,醫管局編制更沒有臨床遺傳科醫生,令本港罕見病患者未能得到罕見病專家針對性的治療。癌症策略關注組成員麥嘉欣則指出,癌症藥物費用昂貴,政府應降低病人申請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的門檻,以及增設醫療費用免稅額,抵銷稅務支出。
關注組提出的訴求除為罕見疾病訂立官方定義、設「醫療費用免稅額」、降低申請資助門檻等外,同時建議為罕見疾病設立資料庫,以強化醫學研究;推動公私營合作,縮短病人輪候時間。同時,加快把治療罕見疾病及癌症的新藥納人藥物名冊;加強培訓讓前線醫護人員及早識別罕見病及癌症;引進基因及遺傳病測試,減少初生嬰兒患上遺傳性罕見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