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蛟龍號」專家:深潛比航天技術要求更高

時間:2017-09-30 03:15:20來源:大公網

  圖:劉心成建議香港,深海探索從基礎教育做起

  【大公報訊】記者湯淩琰報道:曾指揮「蛟龍號」團隊下潛至7062米,創下「載人深潛」世界紀錄的中國資深海洋科學家劉心成認為,人類對海洋的認知不超過5%,對海洋微生物的認知不超過0.02%。

  「蛟龍號」四年試驗過程充滿艱辛,甚至數次將團隊「逼入死角」。時任「蛟龍號」海上試驗團隊領導的劉心成憶述,下潛至50米時,水聲通訊一度不能與母船建立聯繫,這個問題將團隊逼到牆角,「可是如果現在不解決,載人深潛技術估計20年內不會有人再提起。」他與團隊頂住壓力,發現失敗原因是因為母船發出的噪音太大干擾水聲通訊,最終解決問題。

  倡港辦「海上夏令營」

  「載人航天」與「載人深潛」均於上世紀四十年代起步,航天的發展舉世矚目,惟深海探索在荊棘中前進。劉心成稱,「載人深潛」技術要求更高,深海壓強更大,指甲蓋大小的地方需承受約700公斤的重量。他認為雖然內地在「載人深潛」與「深淵科考」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內地的海洋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

  談及香港,劉心成認為香港發展離不開海洋,直言本港海洋科技研究水平仍處於起步階段。他坦承,海洋研究「高風險、高投資」,認為政府應該有魄力,培養海洋研究的骨幹力量。他又建議,從基礎教育做起,增加年輕人對海洋科技的認知,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邀請香港學生到內地參加「海上夏令營」,培養興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