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大宿舍「砌積木」建17層高

時間:2017-09-29 03:15:12來源:大公網

  圖:譚景良(右)表示,「組裝合成」建築技術在香港是首次引入。旁為潘巍      大公報記者曾敏捷攝

  政府擬引入預製單位建築技術,香港大學黃竹坑學生宿舍項目將「先行先試」,以「砌積木」方式組裝預先在工廠完成裝修的單位,興建兩幢樓高17層的宿舍大樓,預料上蓋建築期可較傳統方法縮短一半,整體施工時間由五年縮短至三年多,地盤工人數量亦可減少六成以上。港大初步構想以石屎構建大廈主結構,房間則以金屬殼製造,強調大廈外表與一般建築無異,耐用程度亦與傳統建築一樣。

  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港大計劃在黃竹坑項目試行「組裝合成」建築技術(Module Prefinished Volumetric Construction),香港大學物業處處長譚景良接受訪問時指出,此技術在英國、新加坡等地已十分流行,香港是首次引入,但他澄清新技術與興建過渡性臨時房屋無關,而是用於建造永久房屋。建造的樓宇是用傳統方法打造地基及主結構,但單位構件則預先在工廠建造,「現在用的預製組件一般是2D牆壁構件,但我們未來會用完整的3D房間構件。」

  石屎主結構金屬殼房間

  「貨櫃屋是成衣,我們(單位構件)是度身訂造。」譚景良強調,「組裝合成」技術的單位構件不等於貨櫃屋,因為單位的外殼物料、形狀、間隔以致內隴裝修,都可以度身訂造。他指房間初步預計以金屬殼製造,再加上隔熱物料,外表與一般單位無異,耐用程度亦與傳統建築一樣。

  「組裝合成」建築模式會先在工廠做好預製單位,再運輸到工地的主機構上組裝,而地盤工程可以與預製單位同步進行。香港大學建造及基建創新研究中心副總監潘巍引述分析指,採用新技術可節省約一半上蓋施工時間。以港大黃竹坑學生宿舍為例,地盤平整及地基工程需時約2.5年,若採用傳統的逐層建造方法,整個項目的施工期合共約五年,但若採用新的技術,上蓋工程可由2.5年縮短至一至兩年,整個施工期可縮短至三年多。

  需克服風荷載及消防要求

  他又舉例指,建造一個廁所或廚房,涉及20至25個工種在建築地盤交叉施工,若在工廠預製,品質相對容易控制,地盤工人的數量已可減少六成以上。不過,香港需要克服特有的環境問題,包括風荷載及消防要求等,因為香港較其他使用該技術建屋的地區更常打風,而消防要求亦較高。

  譚景良透露,港大黃竹坑宿舍原擬發展成本約10億元,採用新技術的成本未必比傳統方法低,但綜合施工時間、維修成本等考慮,採用新技術的成效更大,港大希望即使採用新建築方法仍維持相若的成本。

  地盤狹窄難成主流建築法

  不過,譚景良承認,「組裝合成」建築技術未必可以成為香港主流的建築方式,因為香港大部分地盤的環境狹窄,限制施工,「如果地盤周邊都是住宅,你覺得居民會不會想見到整個單位在窗前吊來吊去?」而且香港沒有生產預製件的產業鏈,長途運輸會增加發展成本。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