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澳門十月初五街中段康公廟前,掛着一面向各界致謝的紅色橫幅 中新社
【大公報訊】記者龔學鳴報道:澳門早前遭受颱風「天鴿」重創,地處低窪地段的十月初五街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現時十月初五街又恢復了往日的繁華、潔淨,有市民在康公廟前掛起橫幅:「一眾受災的街坊們,向前來災後援助之駐澳部隊、警務、消防、救護、消潔人員及各界義工團體,致上衷心的感謝及敬意。您們辛苦了!」
怕擾民 駐軍半天未上廁所
風災過後,十月初五街滿目瘡痍,堆積着數以噸計的垃圾和廢棄物,充斥着異味。應澳門特區政府請求,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解放軍駐澳部隊於8月25日出動官兵約千名,協助特區政府及市民一起參加災後重建和恢復秩序工作。全國人大代表、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監事長姚鴻明災後一直奮戰在前線,主要負責與解放軍救災官兵對接協調工作。
姚鴻明哽咽地向傳媒說起了駐軍官兵上廁所的故事:「當時大家都顧着清理垃圾,過了半天我才忽然想起,駐軍官兵一直都沒有上廁所,原來他們怕影響居民,不進民居上廁所。」了解情況後,姚鴻明趕快和帶隊的軍官說,可以讓官兵到附近的街坊會會址上廁所。帶隊的軍官先是派人看了現場,了解確實不會影響居民生活後,才同意官兵以班為單位,輪流上廁所。
自發為獨居長者送物資
風災過後,澳門大部分地區停電停水,很多住在高層的老人面臨生活困難。澳門街坊總會立即組織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所有獨居老人,了解他們的迫切需求。全國政協委員、澳門街坊總會理事長吳小麗介紹,街坊總會一方面找物資,一方面找義工送。倡議書在網上發出去後,很快就得到民眾的踴躍支持,珠海的一位市民立刻調來3000箱礦泉水,100多名義工也很快來到街坊總會幫忙搬水,然後提着水和盒飯爬着樓梯,挨家挨戶送到老人家手裏。
吳小麗說:「過去我看到很多小孩子在家裏都是嬌生慣養的,但這次很多年輕人主動過來幫忙,實在難得。這些義工中我發現有個才14歲的小女孩,我說你這麼小,就不要搬垃圾了吧,小女孩說她可以把垃圾袋分拆送到解放軍手裏,跑去跑來,幹得挺歡快的。」
當局各界助商戶復業
社工杜妙玲對傳媒表示,澳門有一種傳統文化,叫做「守望相助」。「天鴿」襲擊澳門的當天,他們在網上找到一群年輕的義工出來幫忙,後來有很多不同團體人員組織的義工也紛紛來了,有澳門熱心青年,有在澳讀書的內地學生,還來不少外國朋友。
當地商戶、澳門華聯茶葉有限公司的曾佐威說,「天鴿」來襲,自己位於十月初五街的三間店舖全部被水淹了,損失慘重。在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目前該區的商戶很快便重新振作,目前已有九成商舖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