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專責小組30人名單出爐,包括多位為基層發聲的人士,例如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公屋聯會前主席王坤、創辦「光房」而備受林鄭月娥讚賞的「要有光」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余偉業,但沒有地產商代表。有分析認為,憑成員組合可見當局發放信息,解決住屋問題,並非靠發展商建屋,而應是增建公屋縮短輪候冊。
對於保育引申的土地發展爭議,包括維港以外填海、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用地等,多名曾表態的專責小組成員意見分歧,料有關議題無論是小組內外都備受關注。資料顯示,黃遠輝、劉振江、雷鼎鳴、彭一邦、王坤及黃元山等,都曾公開表示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用地值得探討,但林健枝、麥凱薔,吳祖南等對有關建議有保留。此外,港大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鄒廣榮曾提出發展船灣淡水湖,建議同樣引起社會爭議。
不過,多元化的社會需要不同聲音,由立場不同成員組成的小組,討論所得的結果,總比所有成員意見一面倒更有說服力。專責成員還包括在政界甚有分量的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以及「公職王」醫管局前主席胡定旭,他們的角色同樣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