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強颱風「天鴿」上周重創澳門
【大公報訊】記者賴振雄報道:強颱風「天鴿」上周重創澳門釀成10死逾200傷,澳門氣象局局長馮瑞權辭職。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認為,「天鴿」威力跟1962年吹襲香港颱風「溫黛」同級,外界批評澳門氣象局反應太慢並不公道。
「天鴿」威力拍得住「溫黛」
颱風「溫黛」在當年襲港,造成183人死,72000人痛失家園。林超英指出,「天鴿」風力媲美「溫黛」,「天鴿」在香港南面掠過,受影響情況比澳門小「只係好彩」,澳門則受到「天鴿」周邊最強的風力正面吹襲,傷害較香港大,「『天鴿』先經過香港再到澳門,所以香港先發出八號信號,亦是符合地理形勢!」因此他認為對澳門氣象局的批評並不公道。
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客座教授梁榮武回覆《大公報》查詢時也指出,風暴中心雖然無風,但周邊的「眼壁」卻威力強大,「『天鴿』最近香港時,距離60幾公里,澳門就被風眼周邊的『眼壁』掃過,一出一入,造成二次破壞!」
全球正面臨極端氣候的挑戰,林超英認為「天鴿」吹襲澳門給香港最大的警示,是不能忽視海水上升的問題,本港早在六、七十年代興建沙田和大埔新市鎮時,已跟天文台共同研究和建設規劃,分析風暴吹襲時水位上升水平,填海時不惜工本將海岸線填高,減少沿岸居民的影響。梁榮武補充,隨着氣候轉變,昔日的數據已不足夠應付極端風暴潮,有必要在規劃時,提高沿岸戒備。
港大理學院講師陳志宏認為,澳門過去幾十年每次遇颱風必定水浸,澳門政府多年來始終未有處理西邊低窪地區的問題,有關部門同時需改善災後應變反應,參考香港的預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