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任志剛:還富於民先考慮經濟效應

時間:2017-08-25 03:15:25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馮瀚林報道:行政會議成員、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昨日發表網誌,強調過去十年,香港每年的財政預算,均錄得龐大盈餘,而財政盈餘意味政府從社會中取得的金錢,多於政府用於社會以促進民生經濟發展的金錢。他續說,過去約十年緊縮性的財政姿態,不是經濟增長偏低的唯一原因。當政府決定藏富於民及還富於民,應該優先考慮對經濟增長有較大乘數效應和有助提升生產力的項目。

  任志剛昨日發表題為《財政姿態》的網誌,指出過去十年,香港每年的財政預算,均錄得龐大盈餘。從財政姿態的角度而言,財政盈餘對經濟活動具緊縮性的含意,即如果沒有財政盈餘,經濟增長率應會較高。在過去十年,即使退稅後,年度財政盈餘與生產總值的平均比例仍接近3%,有時更超過4%。儘管這段期間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加快,但政府收入增長速度也同樣在加快,甚至可能更快。

  任志剛表示,要估算每年有接近生產總值3%的財政盈餘的緊縮性,例如對當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的影響,以及在往後數年因乘數效應所產生的續後影響,並不容易。他說,這3%的金錢在市民或企業手上不斷流轉,而不是在政府手中以外國金融資產形式持有,就會對本地經濟帶來不同影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