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訊(記者唐曉明)《大公報》今日踢爆,有四款中藥材湯包,涉以廉價平貝當川貝魚目混珠。衞生署就《大公報》提供資料展開調查,今日於衞生署中醫藥事務部網頁公布,本地四間持牌中藥材批發商,自願從市面回收四款涉事中藥材湯包。
回收的四款中藥材湯包為:「金御膳」象牙椰子川貝湯包(此日期前最佳:28.06.2018)、「佳俊堂」羅漢茶、「綠の聖」川貝象牙椰子湯(此日期前最佳: 05.10.2018 和06.12.2018」)和「大地の作」川貝鱷魚肉湯(批次:D56170414和D56170720)。
《大公報》記者早前將相關牌子的湯包,以不記牌子名稱的方式,送交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中藥房、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及香港中藥師協會多重鑑別,發現這四個牌子的川貝湯包,涉以廉價平貝當川貝,魚目混珠。本報向衞生署查詢,署方隨即展開調查,今日在中醫藥事務部網頁公布,四間涉事持牌中藥材批發商,自願從市面回收四款中藥材湯包。
署方表示,調查正在進行,至今沒有接獲相關的不良反應報告,待調查完成後,衞生署會就檢控事宜徵詢律政司意見。衞生署亦會將有關個案轉介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以考慮是否需要採取紀律行動。衞生署表示,根據《中藥規例》(第549F章)第24條的規定,持牌中藥材批發商必須確保藥材的包裝容器上標示貯存其內的藥材的名稱,違例者最高罰款十萬元及監禁兩年。
另外,市民可致電以下熱線電話:2606 8658(百佳)、2440 2668(佳俊堂)、2357 0011(綠之聖)及2389 5222(東方)查詢回收事宜,衞生署也會密切關注有關中藥材的回收情況。
衞生署中醫藥事務部網頁公布,本地四間持牌中藥材批發商,自願從市面回收四款涉事中藥材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