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綜合報道:香港特區政府7月25日公布高鐵西九龍總站「一地兩檢」方案以來,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市民紛紛點讚力挺,期望高鐵早日開通並實施「一地兩檢」,以發揮高鐵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唯「逢中必反」、「為反而反」的反對派混淆視聽,抹黑、污名化「一地兩檢」,為小圈子的私利,不惜犧牲七百萬港人的福祉。
爛招1:危言聳聽——「違基本法」
反對派李柱銘、吳靄儀、塗謹申等人利用其法律專業的特殊身份,擾亂視聽,蓄意污衊高鐵「一地兩檢」方案違反基本法。
拆招:香港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表示,「一地兩檢」具穩固的法律基礎,由於內地口岸區在法律上視為特區區域範圍以外,因此「一地兩檢」不違反基本法。塗謹申3月還聲稱在法律與技術上是可行的,7月卻宣稱違反基本法,暴露了「為反對而反對」的真面目。
爛招2:信口雌黃——「高鐵低速」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只是假高鐵,因為全程使用地底隧道,只能保持時速200公里,車速與普通鐵路接近。
拆招:由香港至廣州已經由原先的114分鐘縮短至48分鐘。不能因為達不到內地設計車速350公里,就極力排斥否定。既然認為不夠快,那就更應該實施更為方便快捷的「一地兩檢」。反對派明顯自相矛盾。
爛招3:偷樑換柱——「無益港人」
高鐵主要客量為往來深圳及廣州,新界九龍居民已有多種方法往來珠三角,不會愚蠢到先南行至西九龍,再乘高鐵北上。且大部分港人已經習慣了乘坐東鐵直通車北上,未必會改乘高鐵。
拆招:根據港府預測,通車首年每日有9.9萬人次乘搭,其中70%乘客為香港居民。況且高鐵將分流東鐵直通車的客流,緩解東鐵返工放工繁忙時段的擁擠,最終受益的還是香港人。
爛招4:一味靠嚇——「後患無窮」
宣稱「港府亦可藉詞其他理由在香港其他口岸或區域照辦煮碗,自廢司法管轄權。先例一開後患無窮。」李柱銘宣稱,將來再有「佔領」行動,政府隨便將「佔領地」租給中央,行使內地法律強行清場。
拆招:高鐵「一地兩檢」需得到香港立法會批准,更要獲得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確認,通過的權力並不在特區政府,根本不存在類比性。李柱銘作為大律師,應該知道一個最簡單的法理:香港政府在任何時候都有權清場非法「佔領」,不需要借助中央。
爛招5:鼠目寸光——「效益低下」
預計高鐵年載客量高達5000萬人次。反對派稱以3.3%的年增長率假設,50年上升4倍的乘客量,才可達到4%的內部回報率,令人難以置信。
拆招:香港到北京將由24小時減至9小時,香港到上海將由19小時減至8小時。香港預計每日開出33對列車,將極大便利內地人遊港與港人外遊。香港加入高鐵網絡,將更便利地分享國家改革發展的機遇。
爛招6:混淆視聽——「重複建設」
深港西部通道、落馬洲支線、大欖隧道、西鐵和機場快線等,均高估客運量/車流量,造成嚴重的浪費。高鐵之後還有港珠澳大橋、蓮塘新口岸和深港西部快線等。跨境基建供過於求,淪為政治形象工程,浪費大量公帑。
拆招: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大灣區發展規劃,勢必會加強香港與內地經貿往來,首先是人員往來。這都對香港未來的跨境交通提出了更便捷更暢順的明確要求,這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未雨綢繆,借助高鐵推動融合,是大灣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爛招7:胡攪蠻纏——「缺乏共識」
訛稱高鐵客流量、效益評估等受到市民多番質疑。甚至訛稱總站設於西九龍,會導致九龍大塞車,企圖以此影響左右民意。
拆招:智經研究中心民調指有近七成人支持建高鐵,如果七成香港人支持尚不算共識,難道他們歪曲事實得出的反對結論就是共識?擔心「一地兩檢」被否決影響成本效益,又要反對「一地兩檢」,這就是反對派荒唐的政治邏輯。
8.罔顧現實——「改變用途」
「『一地兩檢』關注組」甚至稱,「兩地兩檢、福田『一地兩檢』、西九總站改作其他有利香港經濟民生的用途,皆為值得探討的方案。」
拆招:「兩地兩檢」如果可行,也就毋須動用八百多億元興建高鐵;其次,深圳福田站已經建成無法再加建出入境檢驗條件。更何況,將香港本身的責任推給內地,極其自私。再次,西九龍總站改建作其他用途,更是荒唐可笑,完全沒有任何實際操作的可能性。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