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實體店假貨混正貨呃顧客

時間:2017-07-17 03:15:10來源:大公網

  圖: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監督葉慧嬋表示,有年輕人出售侵權物品以為「自製免責聲明」便無問題,呼籲年輕人切勿心存僥幸,以身試法

  【大公報訊】記者周禮希報道:海關搗破實體店利用網絡宣傳售賣侵權物品案件數量大增,涉網上售賣侵權物品檢獲總值比去年同期升近一倍,至148萬元。有店家單靠網上吸引顧客到訪,以接近真貨價錢售賣假貨欺騙顧客。海關最快將第四季推出「大數據系統」,篩選網上各類平台的高風險帳戶及犯罪集團,重點打擊網上侵權行為。

  利用討論區團購網招客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監督葉慧嬋表示,海關今年上半年破獲涉及實體店舖售賣侵權物品的案件數目,由2016年上半年的五宗,上升至本年上半年12宗,檢獲物品數量由2688件上升422%至14025件,檢獲物品總值亦由25.6萬元上升304%至103萬元。

  葉慧嬋指,涉案的實體店舖不少是設於旺角、葵涌區的工廠大廈、樓上舖、格仔舖,其中10間實體店利用社交網絡宣傳,一間利用網上討論區,一間利用團購網站,當中兩間同時設立網站陳列商品資料,配合「開倉價」、「團購價」等字眼,甚至自己假扮顧客留下「正評」,吸引買家到實體店光顧。

  不少實體店都在出售的服飾、童裝、手機配件等冒牌貨中,混入少量正貨蒙騙顧客,亦有完全沒有牌子的「正貨」出售。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