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專家:大灣區或趕超東京及紐約灣區

時間:2017-07-11 18:36:01來源:大公網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報道:11日,主題為「粵港澳三地如何共建世界級大灣區」的研討會在香港總商會舉辦。與會專家結合大灣區發展的優勢和挑戰進行分析,表示大灣區合作無「龍頭龍尾」概念,「前店後廠」的經濟模式已經過時,盡快完善機制、加速一體化,未來大灣區或超過東京、紐約灣區,潛力無限。

專家:大灣區或趕超東京及紐約灣區

        楊英表示大灣區應盡快對接粵港澳之間的經濟運行機制(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曉宇攝

  廣東省人大常委、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投資經濟教研室主任教授楊英表示,目前大灣區需要突破的障礙是對接粵港澳之間的經濟運行機制。他建議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決策委員會,將三地政府和中央相關部門官員納入委員會。廣東應加快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着力構建、培育市場機制;香港澳門則應在市場主導的基礎上,探索有效應對經濟不確定性的調控機制。

  「超級聯繫人」的「世界性」很重要

  楊英認為「超級聯繫人」應該具有「雙層性」特徵,香港首先應該將自身發展成一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具較強競爭力的「國際性多功能經濟中心」。楊英說,香港的「世界性」應高於「內地性」,只有提升自身於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競爭力,才有實現「內地對外聯繫的超級聯繫人」的功能。

專家:大灣區或趕超東京及紐約灣區

        謝國樑說,大灣區在面積和人口上均大大超過東京、紐約、三藩市灣區(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曉宇攝

  中國銀行(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樑博士表示,目前大灣區存在的問題是無法形成區域合理分工與合作的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前店後廠」的經濟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粵港合作關係應尋找新的基礎和結合點。

  共享資源 發展「一小時生活圈」

  同時,香港應從國家全球化發展格局和戰略考慮,積極發展「一小時生活圈」,借助大灣區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順勢而為,紓緩經濟及社會發展瓶頸,解決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資源共享問題。

        表格:數據綜合自中國政府網、各城市統計局、香港統計處、澳門統計暨普查局、中商產業研究院

  謝國樑說,從數據上看,粵港澳大灣區在面積和人口上均大大超過世界知名的東京、紐約、三藩市三大灣區。三地政府緊密合作,提供大灣區發展需要的知識產權保護、專業資格互相認證、企業跨境運作環境,做好企業、個人投資所得的稅務安排,建立解決商業爭端需要的機制,粵港澳大灣區大有發展成為甚至超越三者的潛力。

  (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