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須加快大灣區規劃

時間:2017-06-15 03:15:28來源:大公網

  中央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後,香港關於如何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協同發展的研究,仍以「龜速」進行。反觀大灣區內相關城市群,早已提出全方位的規劃,面對這狀態香港該如何處之?對此,有立法會議員昨日發出不滿聲音。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是香港能否跟上鄰近地區發展步伐的最後機會,若香港不好好把握這絕世良機,不必等到2047年,香港就淪為大灣區內的二流城市,香港許多現有的優勢都被大灣區內城市群所取代,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不妨列舉兩個例子作說明。

  首先,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過去我們引以為傲的貨櫃碼頭業,港口的吞吐量在過去10年僅保持2000萬個標準箱,深圳港口吞吐量早已超出香港。大灣區內還有不止一個大規模的貨櫃碼頭在發展當中,勢將吸納原本來港的貨櫃,原因簡單,同一標準箱運輸成本內地較香港便宜兩三成,香港在價格上根本沒有競爭力,長此下去貨主還會來嗎?香港的貨櫃碼頭該何去何從?

  其次,看看對岸的澳門,澳門在發展規劃上起步較香港遲,但澳門政府深明澳門的優勢和劣勢,特別是土地資源嚴重短缺的先天不足問題。澳門政府將眼光投向一河之隔的珠海橫琴島。2009年2月澳門與珠海緊密合作,珠海將橫琴靠近蓮花大橋一幅約五平方公里土地區列為「粵澳合作項目用地」。該地段約1.09平方公里作為澳門大學的新校區選址,並實施全封閉式管理,校區內沿用澳門的法律。澳大新校區於同年12月20日奠基,2013年11月5日啟用。今日,澳大的學生穿過專用隧道,不必辦離境手續直達新校區。珠海橫琴新區已經成為澳門的後花園,對促進澳門的經濟發展、改善教育、民生,發揮槓桿效應。

  面對周邊城市之間積極地進行協調合作,香港該如何自處?這是擺在從政者面前的急務。 蔡樹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