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二十四歲的彭子岡進入漢口《大公報》擔任外勤記者。當年七月,日軍對武漢三鎮進行大轟炸,彭子岡在街頭的斷壁殘垣和屍體血肉之間穿梭,在《煙火中的漢陽》一文中,她發出鏗鏘壯語:「武漢三鎮又添了八百多新鬼,他們死得不能瞑目,讓他們活在我們心裏吧,讓我們全中國的同胞向他們宣誓,我們將用最大的努力來與敵人死拼,用不斷的抵抗來做死難同胞的祭品!」。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七日,武漢失守。《大公報》不得不撤往重慶。在漢口的最後一期版面上,編輯部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我們這一年多,實在無成績,但自誓絕對效忠國家,以文字並以其生命獻諸國家,聽國家為最有效的使用。今後到了重慶,而心神卻在大別山邊,在鄱陽湖上。在江南,在塞北,在淮上,在粵東,我們永遠與全國抗戰軍民的靈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