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六度遷館堅拒日寇鐵蹄

時間:2017-06-08 03:15:27來源:大公網

  圖:重慶《大公報》員工在戰火廢墟中堅持出報

  盧溝橋事變之後,隨着日軍侵華的步步推進,大公報人六度遷館,輾轉於津、滬、漢、桂、渝、港等地,發誓決不在日寇鐵蹄下辦報一天。許多報紙因受日軍壓制,而不得不停刊,繼續在日寇統治下出版的報紙,則不得不仰人鼻息。而《大公報》既堅持出報,又絕不屈從於日寇鐵蹄,從天津到上海,從漢口到重慶,從香港到桂林,無論如何輾轉顛簸,為抗戰的吶喊從未停止,始終昂然挺立,絕不低頭。\大公報記者 陳達堅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大公報》社評《日本投降了》曾回顧了《大公報》八年來的艱辛。「以本報同人來說,七七變起,平津失陷,我們的津版先斷;八一三變起,大戰三月,淞滬淪陷,我們的滬版又停;翌年,武漢撤退,我們的漢版遷渝;太平洋戰起,我們的港版淪陷;去年敵軍長驅入桂,我們的桂版也絕。八年來顛沛流離,只剩渝版,堅衛抗戰大局,以迄最後勝利的到來!八年來所想望的勝利到來了,為今日的中國人民真是光榮極了!」

  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後,天津危在旦夕,《大公報》剛強不屈,在七月三十日刊登社評《天津本報發行轉移之聲明》,誓言:「義不受非法統治之干涉。萬一津市合法官廳有中斷之日,則不論其為外國軍事佔領或出現任何非法的中國人之機關,本報將即日自動停刊。」八月五日,《大公報》天津版停刊。

  一不投降 二不受辱

  一九三六年四月,鑒於華北局勢日益危急,《大公報》創辦上海版,把經營重心南遷。報紙在津、滬兩地同時發行,行銷全國。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上海淪為「孤島」,《大公報》拒絕送檢,斷然停刊,同時發表擲地有聲的兩篇評論《暫別上海讀者》、《不投降論》:「我們是中國人,辦的是中國報,一不投降,二不受辱。」「我們是報人,生平深懷文章報國之志。在平時,我們對國家無所贊襄,對同胞少所貢獻,深感慚愧。到今天,我們所能自勉兼為同胞勉者,唯有這三個字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