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林淑儀:國家是港堅強後盾

時間:2017-05-24 03:15:17來源:大公網

  圖:林淑儀認為,港人也應該着眼於國家發展策略,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商機 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以工會為家,以國家為盾」,自幼與工會結緣的工聯會會長林淑儀,在近50年的工會生涯中,歷經了亞洲金融風暴、沙士疫情等多次危機,深感國家是幫助香港屢渡時艱的堅強後盾。林淑儀認為,現時港人亦可着眼國家發展策略,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商機,在多個領域上各展所長。

  「溫馨」,是林淑儀對工會的第一印象。在她十歲出頭的時候,當的士司機的父親卧病在床,所屬的汽車工會派人到家慰問,之後母親生小孩時也送來嬰兒用品,讓林淑儀第一次感受到家人之外的關懷,「當時物資好稀缺,工會讓我感到很溫馨。」

  近50載工會生涯樂此不疲

  由於父親的那一場大病,作為家中長女的林淑儀,不得不早早擔起了「大家姐」的重任,她13歲就到工廠打工幫補家計。兩年後,仍「未夠秤」的林淑儀以「後備會員」的身份主動加入工會,參加探訪工友、修補房屋等活動,並樂此不疲。她憶述說,當時一沒事就會往工會跑,就連遇到八號風球也不回家,而是直接回工會,「一邊打乒乓球,一邊隨時準備幫人搭屋。」

  此後,林淑儀一直在工會十分活躍,33歲當上工聯會副理事長,53歲任副會長,59歲成為會長至今。其間歷經風風雨雨,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每逢香港遇到重大困難,國家總是作為全力支持,助港渡過難關。她記得,回歸沒多久就遇上了亞洲金融風暴,國際金融大鱷來勢洶洶,對香港經濟造成嚴重衝擊,「當時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力撐香港,讓對方儘管放馬過來,雖然最後沒有到需要國家出手的地步,但起碼我哋定好多,亦都嚇窒咗對方。」

  金融風暴過後,經濟一直低迷不振。「失業是當時面對的一個大難題」,林淑儀說,為了突破這一困境,工聯會與政府於2002年底,聯手舉辦了三個月的黃大仙騰龍墟,「這幫助小經營者搵兩餐,也創造了香港墟市的盛景,可以說是成功的」。不過好景不常,「沙士」危機接踵而至,林淑儀記得當時市面一片蕭條,所幸國家開放自由行和對港簽訂CEPA協議,令消沉的經濟迅速開始復甦,「在這種緊要關頭,多得國家對我們經濟上的支持。」

  打工仔應在各領域展所長

  對於林淑儀而言,如果說工會是既溫暖又可依靠的家,那麼國家就是香港屢遭危難卻屹立不倒的堅強後盾。談到打工仔未來的出路,林淑儀認為,港人也可以着眼於國家發展策略。她坦言,回歸後,打工仔的工資在扣除通脹之後,增長並不明顯,「如果要改變這一狀況要有危機意識,打工仔有條件的就應該多學習,充實自己;而政府推動打工仔的升級轉型也需要扮演一個角色,除了培訓之外,還需要提供崗位,否則學無所用」。她指出,目前就業崗位比較狹窄,不及以前多元化,「打工仔要找到出路,可以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商機,開拓更多優良職位,唔可以一係就洗碗洗碟,一係就炒金融,應在各個領域都能各展所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