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議員認同有助跟進議題更「貼地」

時間:2017-05-17 03:15:06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周禮希、朱晉科報道:對於是否改變議事規則,以配合縮短質詢預告期的建議,以及讓行政長官多到立法會與議員交流的建議,多名議事規則委員會成員普遍表示支持,認為特首多來立法會與議員溝通,可改善行政立法關係,而縮短口頭質詢預告期,可令質詢更「貼地」,吸引更多市民留意議會事務。

  經民聯梁美芬表示,上次議事規則委員會有人提過,將議員質詢的通知期縮短,大家未有共識,但她個人是贊成的。她又指,現時政府官員答問題時總是花很長時間照稿讀,希望官員可以縮短時間,給議員多些時間追問。對於邀請特首每周來立法會,梁美芬認為,特首多來立法會,可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形式不一定是答問大會,可以是與議員的溝通交流。她又指,特首工作量都很大,每周來立法會可能是太密,如果是一個月或每兩周來一次,亦是好事。

  工聯會郭偉強認為,提出口頭質詢的期限有必要存在,因為政府部門需要足夠時間作準備,惟他認同如果縮短有關的期限,的確有機會改善目前口頭質詢過於冗長的情況,委員會有需要作討論,有方法的話,應該要先試。他又認為,口頭質詢期限縮短和收緊格式,或有助吸引更多市民留意會內發生的事,實際方法要待試過才知道實際結果如何,亦要看反對派議員會否合作,否則不論議程如何改變亦無助解決問題。

  「實政圓桌」田北辰指,如果行政長官多到立法會和議員見面是好事,不過擔心特首未必受得了如此頻繁的質詢,認為如做到每月到立法會一次已經相當不錯。他擔心,如果「泛民」議員屆時經常利用特首出席答問會作舞台「搞大龍鳳」,只會浪費時間、機會,認為政府要留意「泛民」取態。他又認為,現時提出質詢的預告期太長,令不少議題於大會提問時已經「過氣」,認為縮短預告期的做法可以接受,相信建制及「泛民」均會贊成提議。他指出,官員在回應質詢時不應完全不讀準備好的答覆,否則市民看直播時將不明所以,建議官員考慮以精簡的方式讀出官方答案的精粹,再回應議員提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