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團結基金倡重啟大型填海

時間:2017-04-28 03:15:24來源:大公網

  圖:團結香港基金建議重啟大型填海工程,以公私營合作模式釋放私人土地,解決土地及房屋問題

  土地短缺影響房屋供應,智庫「團結香港基金」估算,未來30年總房屋需求達126萬個單位,涉及逾9000公頃用地。基金提出「新玫瑰園計劃」,建議政府重啟大規模填海,增加土地儲備,包括在長洲以南、蒲台島等五個選址填海3500公頃,並搬遷葵涌貨櫃碼頭及赤柱監獄至新填海區,騰出市區地皮興建住宅。基金並建議透過公私營合作,釋放私人持有的土地儲備,用以在短中期增加房屋供應。

  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諮詢將於星期日結束,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報告《重啟大型填海 共建美好家園》回應諮詢,指出因應人口增長、改善居住環境、舊樓重建等,本港未來30年的總房屋需求達126萬個單位,涉及逾9000公頃用地,面積相當於三個沙田新市鎮,惟現有土地開發計劃僅能提供約5300公頃土地,尚欠約4000公頃。

  長洲以南建2200公頃人工島

  團結香港基金提出「新玫瑰園計劃」,建議政府重啟大型填海工程,增加土地儲備。計劃涉及搬遷葵涌貨櫃碼頭,在五個選址填海約3500公頃,包括在長洲以南填海約2200公頃興建大型人工島,將葵涌貨櫃碼頭及棕地後勤物流作業搬到上址,以騰出約940公頃市區用地興建住宅;在蒲台島填海200公頃,用作重置現有監獄及政府設施;在南丫島西、屯門、將軍澳區進行填海擴建等。

  公私營合作釋放私人土地

  基金並指出,三個大型發展商現有的土地儲備接近1000公頃,主要是新界農地。政府在短中期應以創新思維,釋放私人持有土地儲備,以解燃眉之急。基金建議政府設立機制,試行與私人土地擁有者合作,在城市規劃及補地價等方面提供政策配套,促成私人土地持有人在選定發展範圍內興建住宅,並撥出部分土地供政府發展資助出售房屋。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及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指出,香港以往的發展與填海密不可分,分析亦顯示填海用地發展更具效益,但過去十年大幅落後於周邊地區,香港有必要奮起直追,「新加坡填海面積佔總面積從1984年的6%升至2014年的20%,但香港在同時間只增長了1%」。他強調,填海建議選址並非「有海就填」,而是參考政府早年提出的25個可能填海選址,考慮生態價值等因素後的選擇。

  「補貼置業」容許先租後買

  報告未有估算填海的造價及時間,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曾維謙指,政府發展新界北,基建工程亦需投入龐大資金,基金希望將倡議帶入公共政策討論層面,再研究下一步做法。該會同時建議,在具規模的填海地上建設新市鎮,並按該會提倡的「補貼置業計劃」興建公營房屋,即有能力置業者可購買「補貼出售」單位,未有能力置業者則可「先租後買」。

  他又稱,政府可考慮在地契加入條件限制,或將部分土地留起建公屋,防止填海土地變成豪宅帶。對於如何避免政府被指與發展商有利益輸送,他認為設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制度,有助釋除疑慮,而不少意見認為現有補價制度需要改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