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洪水橋發展容許原址換地

時間:2017-04-14 03:15:10來源:大公網

  圖為洪水橋新發展區中設有臨街商店的擬議步行街的模擬景色圖

  洪水橋新發展區即將「上馬」,政府建議參考古洞北/粉嶺北發展,採用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發展,容許私人業主就擬議的商業及私人住宅地申請原址換地,而政府會主導工業用地發展,確保土地發展達至最大效益。當局亦會在洪福邨附近,預留兩幅用地興建安置屋邨,將交由房屋協會發展及管理,料可提供2100個可租可售的安置單位,最快2024年落成。/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佔地逾700公頃的洪水橋新發展區,將發展為新界西北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料可提供6.1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627萬平方米商業樓面,容納21.8萬人,並提供15萬個就業職位。政府建議,採用加強版傳統新市鎮模式發展,即政府會收回所有規劃範圍內的私人土地,並在市場出售,但符合條件業權人可在收回土地前申請原址換地。

  原址換地不適用於工業用地

  洪水橋發展大綱圖顯示,發展區的發展土地佔441公頃,當中約60公頃規劃作商業及私人住宅用地,可申請原址換地,而其中約49公頃屬私人土地。發展局發言人表示,政府希望能主導工業用土地發展,故原址換地並不適用於一般及特殊工業用地。至於商業及私人住宅地換地申請,私人住宅地不能少於4000平方米,而商業地帶則須涵蓋有關地段的所有私人地,發展大綱圖顯示,區內的商業地段由一至三公頃不等。

  洪水橋發展料會影響約1600個住戶,主要是鄰近未來洪水橋站的五個非原居民鄉村。發展局強調,發展會是「先安置後清拆」,當局已在洪福邨旁預留兩幅用地,包括一幅在洪元路、洪平路交界面積1.62公頃的用地,以及一幅在洪平路的0.237公頃用地,兩地之間是私人屋苑瑞豐華庭,兩地將用以興建原區安置屋邨,可提供約2100個單位,首批單位預計可於2024年落成。

  有關安置屋邨將交由房協發展及管理,今次也是房協繼獲批撥粉嶺百和路地皮,以興建房屋安置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受影響居民,近年第二次協助政府安置受新發展區清拆影響的居民。發展局發言人稱,洪水橋項目下選擇租住相關單位的住戶,將採用房協乙類出租房屋即較高的入息限額審核資格;選擇購買相關單位的住戶,毋須接受入息資產審查,並可獲發50萬元上限的現金津貼。當局亦會為合資格住戶發放一筆最高60萬元的特惠現金津貼,所有獲凍結人口登記涵蓋的住戶均可獲搬遷津貼。

  研棕地作業遷進多層大廈

  此外,洪水橋發展區將會改造190公頃棕地,涉及逾300個棕地作業者。當局正研究將棕地作業遷進多層大廈的可行性,但不排除部分棕地作業未能搬進多層大廈,因此在發展區的北面已預留約24公頃土地安置棕地作業。至於受影響的七公頃常耕農地,當局會安排特殊農業復耕計劃,優先協助受影響農戶與願意出售或出租農地的業主進行配對,並在流浮山及白泥一帶物色復耕農地。

  政府最快今年第二季向城規會提交洪水橋發展區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建議,預計將於2018年第四季,就詳細設計及工程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並在2019年首季展開前期工程。首批居民可望2024年入伙。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