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缺銷售渠道扼殺有機市場

時間:2017-04-05 03:15:13來源:大公網

  圖:黃零展示「心血」,笑容流露滿足。隨後他慨嘆本港有機農產品市場狹小,農作物豐收導致供過於求,招致虧損

  銷售渠道不足,本港有機農業難發展!全港有機蔬菜每日產量約六公噸,僅佔本地蔬菜總產量不足3%。產量少的有機蔬菜本應物稀為貴,但有機農戶透露,協助農戶銷售蔬菜的蔬菜統營處不時出現退菜情況,數十斤有機菜隨時打回頭,浪費農戶心血。「我地農莊」農夫黃零早前不滿菜統處退菜,在網上發起免費送菜行動抗議。黃零向《大公報》慨嘆本港有機農產品市場狹小,農作物豐收導致供過於求,招致虧損。學者則表示香港有機產品市場具潛力,但銷售渠道不足,令產品未能到消費者手上。\大公報記者 黃永賢(文) 調查組(圖)

  現時,香港有300個農場參加了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提供的「有機耕作支援服務」,漁護署向有機農戶提供技術支援,亦會培育有機菜苗,定期向農戶派發。

農戶:派苗「好心做壞事」

  不過,派苗計劃卻被部分農戶形容為「好心做壞事」,漁護署向農戶派發相同種類的數種菜苗,令同時有大批同類有機蔬菜收成,導致市場飽和,協助農戶銷售的蔬菜統營處會將滯銷的蔬菜退給農戶,造成浪費。

  有機菜農場「我地農莊」早前被菜統處退回20斤西芹,負責人黃零為抗議菜統處多年來未解決「退菜」問題,在臉書上發起免費送菜行動,向網民免費派發西芹,行動引來社會回響。從事有機耕作十多年的黃零向記者表示:「每年收成好時,都會有退菜問題,咁多年都係咁。」他批評派髮菜苗的漁護署及負責銷售的菜統處缺乏溝通,他指:「如果漁護署將40盤生菜苗分四次畀我哋就完美,一次種曬咁多,市場都消化唔到。」

  學者:有機農產品具潛力

  為避免供過於求,黃零指部分有機菜農只會少量種植漁護署的菜苗,自己另行培植菜苗,他亦嘗試種植較難培植的有機菜心,故較少遭退菜。黃零慨嘆本港有機農產品市場小,令收成稍有增加,便造成供過於求局面。他解釋:「有機菜客源唔算多,其他客覺得有機菜的樣冇常規菜咁靚,唔會願意買,所以有機西芹全港供應只要多幾十斤,就有機會滯銷。」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浸會大學生物學系教授黃煥忠則認為本港有機農產品市場有潛力,亦不認為本港有機市場較細,反認為市場缺渠道銷售。他解釋:「本地有機菜只佔整體本地蔬菜產量好小部分,香港傾向買有機產品者一定可消化到啲有機菜」。他認為有機農夫缺乏渠道售賣有機菜,而消費者亦缺渠道買有機菜,結果造成浪費,因此香港應開拓更多有機農產品銷售渠道。

  菜統處:可代轉贈慈善機構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就個別農友不滿處方退還蔬菜的事件,菜統處已向有關農友了解及溝通,以免日後再發生誤會。蔬菜統營處一直致力推介本地蔬菜,銷售對象包括超級市場、健康食品店及高級食肆,同時亦會透過不同展覽活動,如「本地漁農美食迎春嘉年華」等,加深市民對本地蔬菜的認識。

  發言人續指,市民亦可透過電話或手機流動應用程式「新界菜直送」直接向菜統處訂購本地有機、信譽及水耕蔬菜,方便市民採購本地新鮮的農產品。菜統處強調一直與不同的社會企業、非牟利團體及綠色團體保持聯絡,在生產旺季協助農友聯繫有關團體,在最短時間內安排以集體方式購買生產過剩的有機蔬菜。在處理來貨上,如農友沒有特別要求,處方會在翌日收貨時把需要退回的蔬菜交還。若有農友願意把退回的蔬菜轉贈,處方亦可配合聯絡已登記的慈善團體或機構到市場收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