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林鄭表示,要有效解決房屋問題,長遠必須開拓土地資源\大公報記者 蔡文豪攝
圖: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表示,不排除在上任後短期內在現有土地名單中選出一、兩塊私人住宅地試行「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又會考慮以公私營合作模式建屋。林鄭月娥重申,要有效解決房屋問題,長遠而言必須開拓土地資源,政府亦應更積極參與房屋建設工作,為市民重建置業階梯。她又指,將創造更多優質就業,亦會研究從稅務上減輕中產的負擔。\大公報記者 許嘉信
差餉物業估價署早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本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再創新高。林鄭月娥在競選政綱提出增設「港人首置上車盤」予超出居屋申請資格,又想置業的市民,林鄭月娥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表示,房屋是非常重要的民生項目,幫助市民置業是下屆政府的重要工作,當私人市場不能滿足市民需求時,政府需要做更多工作。她認為,下屆政府短期內應該考慮利用一、兩幅面積相對夠大的私人住宅地,試行「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並且推行公私營合作,由政府提供土地,私人發展商興建的樓宇中既有上車盤,亦有私樓。
優先與社會共議土地供應
林鄭月娥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坦言,現時私樓市場已經與不少本港家庭的收入脫節,政府必須提高房屋建設工作的參與度,讓無法負擔私樓的家庭也有置業機會,同時重建置業階梯。她說,不論是增建綠置居、居屋,還是推行她提出的「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都需要有土地發展,因此下屆政府應該優先與社會共議未來土地供應來源,「有共識才能向前行,無共識只會停滯不前」。
資助房屋比例有提高空間
現屆政府訂出房屋供應比例為:公屋、資助房屋六成,私樓四成。林鄭月娥指出,資助房屋比例有空間提高,不認為地產商會反對。林鄭月娥說,她在競選期間留意到,地產商對增建資助出售房屋「沒什麼大意見」,反而希望政府能夠盡快處理市民對房屋的需求,讓地產商毋須被標籤為「牟取暴利的霸權」。她又表示,有地產商向她反映,若要增加房屋供應,政府必須「拆牆鬆綁」,精簡將住宅用地變成「熟地」(已平整土地)之間所需的程序。
林鄭月娥之後會見傳媒時再闡述「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稱要落實計劃,需要找到足夠土地,以免影響在政府的十年建屋計劃下,公屋、綠置居和居屋的供應量。她又認為,若計劃能夠以公私營合作模式推行,可以解決現時全部由房委會或房協興建時可能出現的樽頸問題,而過往以試過以公私營合作模式興建資助出售房屋,相信這個模式可以繼續沿用。
此外,林鄭月娥亦提出理財新哲學,預告下屆政府教育、醫療等開支都會增加。對於如何解決貧富懸殊問題,林鄭月娥坦言,不同階層的打工仔,工資水平長時間沒有上升,衣食住行則樣樣貴,分享不到經濟成果。除了創造更多優質就業,下屆政府亦會研究從稅務上減輕中產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