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七旬子伴百歲母盼有樓

時間:2017-03-18 03:15:14來源:大公網

  圖:陳伯(右)表示,大廈非常破舊,由於大廈沒有電梯,百歲母親出入不便,過往曾申請市建局需求主導重建但未成事/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大公報訊】記者曾敏捷報道:市建局啟動啟明街/榮光街項目,將土瓜灣啟明大樓及愛華大廈納入重建範圍,業主普遍歡迎重建,愛華大廈業主陳伯與102歲母親同住,等賠償買有樓;啟明大樓劏房租戶林太一家五口租用200呎單位,苦候公屋七年未果,冀重建獲安置「上樓」。不過,有地舖租戶則對重建有保留,擔心在同區難覓其他平租舖位。

  啟明街/榮光街重建項目涉及125個業權,估計有182戶家庭及31個地舖受影響。73歲的陳伯居於愛華大廈三樓實用面積約600平方呎的單位,與102歲母親及子女同住。陳伯稱,大廈非常破舊,廁所渠經常漏水,而由於大廈沒有電梯,年邁的母親出入不便,過往曾申請市建局需求主導重建但未成事,希望賠償金額足夠在同區購置單位,「最緊要唔使行樓梯」。

  周生一家三口居於啟明大樓約700呎的單位,他支持重建,因單位有鋼筋外露,不時要翻新修補,而且周圍都已重建,啟明大樓若不重建就會變成「孤島」。他說,不會選擇「樓換樓」,希望賠償足夠讓他購買同區約三、四百呎單位。

  啟明大樓有單位「一開五」變成五間劏房,林太一家五口租用其中一個200平方呎的單位,五個人擠在同一間睡房,三人要睡地上。對於大廈重建,林太感到非常開心,因為她三名子女中最小的只有兩歲,加上她最近又懷孕,每次帶子女上落樓梯都非常狼狽。林太稱,她早於2010年開始輪候公屋,但由於家庭人數有變動,加上公屋欠缺大單位,拖延至今仍未能上樓,希望市建局重建能協助她上樓,「阿女成日問幾時可以搬新屋,想要自己的書枱,但現在我想買部電腦給她做功課都無位放」。

  不過,有地舖租戶對重建有保留,在區內經營理髮店40多年的鄭太稱,過去已因重建或加租三度被迫遷,擔心在同區難覓其他平租舖位。做凍肉批發的文先生現時以兩萬多元租用啟明大樓地下逾400平方呎的地舖,他認同大廈要重建,但亦擔心生計問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