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徐曉彤報道:本港有不少因冠心病接受「通波仔」手術的病人,同時患有心房顫動,他們需同時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及「薄血藥」華法林,這兩種藥物均會增加病人出血風險,造成「雙重出血風險」,有機會引致中風。最近有外國研究證實採用新型抗凝血藥,配以新藥物組合能減低出血風險,瑪麗醫院今年開始採用有關療法。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李樹堅估計,本港有約5至10%心房顫動患者,是需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病人。去年12月,共有2000名患有心房顫動及曾接受「通波仔」手術的病人參與藥物研究,研究團隊之一的心臟專科教授Christoph Bode稱,研究將參加病人分為三組,他們分別獲處方新型抗凝血藥「利伐沙班」(Rivaroxaban)及單一抗血小板藥物、「利伐沙班」及雙重抗血小板藥物、華法林及雙重抗血小板藥物,結果發現第一組別的出血情況最少(16.8%),第三組別的出血情況最多(26.7%)。
瑪麗醫院內科榮譽專科醫生奚小嫻表示,瑪麗醫院今年開始採用研究中第一組別和第二組別的藥物組合,但「利伐沙班」屬於自費藥物,只有對華法林反應不理想,或有高出血風險的病人才可獲免費處方該種新型抗凝血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