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巨輪不斷地高速轉動,科技急促發展,電子產品不斷升級。無論你有沒有需要,一切要隨大隊升Level,漸漸地失去了選擇的自由。我們已進入了網絡的時代,大大改變了過往的生活模式、學習模式、經濟活動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現在做老師和做父母都較從前困難,可說是充滿挑戰。
除了科技的急劇發展,香港近年的政治及社會很不穩定。政改的爭議、社會的撕裂,許多事情也直接影響到香港的新一代,不單是大學生對政治事件每有參與,近年連高中學生,甚至初中學生都無可避免受到「政治」的影響。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國教事件」、TSA的存廢和中國歷史科的內容及是否在初中必修等,都引致激烈的爭拗。
現時家長和老師面對的問題並不單是少年人的反叛,而是在如何協助青少年正確地使用手機(移動裝置)和上網。
香港許多中學生都愛上網,花了無數時間在網上遊戲和社交網站,他們樂此不疲,機不離手,可是網上有許多的資訊都是充滿負能量的,看得多了,人也自然變得消極負面,但自己也懵然不知。網上也有許多不盡不實的意見言論,不少也很偏頗和極端;因為青年人需要尋找同儕的認同,互相模仿,所以大多從眾跟風,人雲亦雲,再加上他們這個年紀的思想較為簡單,入世未深,如果每天都接受負面信息,人就容易入了迷,被洗了腦。
最近參加了一個有關家長應付「子女反叛歲月」的講座,我聽到一個母親訴說女兒的情況,倍感難過。這個少女在初中階段已對「政治」頗感興趣,經常參與「社會運動」,例如「佔領」事件走在最前線,及後的「旺角事件」等都有參與,為此她經常離家數日,不知去向,令父母相當擔心。
由於她太投入各種的政治活動,功課一落千丈。因為「政見」不同,她經常和人爭辯,有時在網上受到攻擊,她會感到壓力重重,人際關係非常緊張,最後患上思覺失調,需要接受藥物治療。但這不會是單一事件,我相信會有不少相似的情況。在一個躁動的年代無論是亞洲、歐洲、美洲,世界各地都會有類似的情況,令人十分擔憂。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聽到這些個案都很震驚。因為一個青年人對社會如此關心本來是值得欣賞的,卻影響了自己的學業和健康,甚至家庭關係和人際關係,那是很不值得的。從前通常是大學生才多一股激情,參與社運,以爭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畢竟他們的年紀稍長,那是可以理解和同情的,但初中及高中學生只有十來歲應該先好好學習,了解歷史,多聽不同人的意見,避免跌進網絡的迷宮,走不出來,不能自拔。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
陳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