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安老服務方案擬定四方向

時間:2017-02-07 03:15:12來源:大公網

  圖: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志祥(中)和民建聯福利事務副發言人蔡承憲(左)、賴嘉汶(右)昨天出席記者會\大公報記者張月琪攝

  【大公報訊】記者張月琪報道:安老事務委員會籌劃「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初步建議諮詢完結,安委會主席林正財稱,預計該會再開一至兩次會議便可完成討論,六月前提交報告。初步建議的四大方向,就融資及應否輸入外勞任職護理業方面未達共識,而居家安老及提升院舍質素均獲認同。民建聯同意居家安老方向,建議設立「一社區一服務」單位,為長者提供綜合服務,如陪診等,以及設安老院舍發展基金,資助私營院舍升級轉型。

  計劃方案初步建議安委會就計劃方案提出四大策略方針,包括加強社區照顧服務以達至「居家安老」和減少住院比率;確保知情選擇及為長者適時提供具質素服務;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並整合各服務;以及確保安老服務財政可持續性並鼓勵責任承擔。

  林正財稱,社會對諮詢反應熱烈,21場公眾論壇共有逾千人參與,社會認同居家安老及提升院舍質素的方向,不少長者表明不願入住安老院,又建議發揮鄰里互助效益。不過,對如何融資及護理業人手如何解決,則有很大分歧,「政府現時仍有盈餘,但長遠在低稅制下,負擔會增大,報告建議長期護理保險可參考日本三方供款,基本護理費可獲得資助,不過如何融資仍需要社會討論。」

  提供具質素服務涉及人手問題,林正財指,現時院舍人手短缺率長期維持於10%至20%,日後人口老化,安老服務需求相應增加,勞動人口將逐步減少,他認為,本港要考慮輸入外勞填補護老業界職位空缺的議題。

  民建聯提相關建議

  另外,民建聯昨日提出計劃方案建議,立法會議員梁志祥稱,同意加強社區照顧、居家安老的方向,建議設立「一社區一服務」單位,每一指定人口規模的社區或屋苑,必須設立綜合長者服務單位,提供基本物理治療,甚至招募區內家庭主婦等提供陪診等服務。

  梁志祥又提到,部分獨居長者在家中發生意外不易被發現,本港可以引入新加坡或外國技術,廣泛使用智能系統,例如於家中安裝感應器,當長者活動沒有被探測到,便會自動連繫平安鐘並報警。民建聯建議,政府設安老院舍發展基金,集中撥款發展院舍事務,如資助院舍升級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