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光房租戶阿華與三名子女/ 大公報記者 張月琪攝
給單親及在職貧窮人士有「光」的家!「光房」的出現,正是專為上述家庭解決住屋需要。有業主為支持「光房」,豪擲700萬元在北角購買一個近800平方呎的住宅單位,交給社企「要有光」變身「光房」。單親媽媽阿青與女兒入住一年,計劃與同屋租戶遷出自力更生。不過,有業主欲將九龍塘3000平方呎豪宅做「光房」,但較隔涉不便搭公車,不適合改為「光房」。「要有光」稱,每月都收到業主接洽提供單位,不乏繼承物業的年輕人。/大公報記者 張月琪
社企「要有光」自2013年成立至今,累積了40多間「光房」,主要在市區,以及由紗廠宿舍改裝的「深井光屋」,提供40多個住宅單位。「光房」應付單親媽媽及其子女的住屋需求,累積服務逾120個單親家庭。「深井光屋」於去年下半年入伙,供在職貧窮家庭租住,入住率現已達七成以上。
扶貧概念創新 值得去做
「要有光」創辦人余偉業昨日總結三年運作經驗時稱,每月均收到不少業主查詢,光房數目正在持續上升,當中不乏年輕人繼承家族物業後,不知如何打理,索性將單位交給「要有光」。他稱也有「有心人」真誠為有需要人士解決住屋需要,其中一位是郭女士(Maria)。
Maria從事物業投資及物業管理工作,三年前從新聞報道知道「要有光」計劃。她稱劏房問題嚴重,影響家庭生活,覺得「光房」非常有意義,「我公司手頭上只有商業及豪宅,不適合做『光房』,所以我特登買層樓做『光房』」,Maria早前斥資700萬,在北角買下一個近800方呎的單位,現正計劃購買另一個單位變身「光房」。700萬元可做各種善事,例如在山區興建學校,但她選擇成為「要有光」的業主,是看中其創新的扶貧概念,「起學校100年前已經有人做啦!『要有光』係新概念,值得去做!」她說看着有需要的家庭變得生活穩定,心靈回報絕對是無價寶。
一間「光房」通常供二至三個單親家庭合租,每個家庭租金「度身量造」,月租2000元至5000元不等。育有一女的阿青,原租住東區私樓,月租逾7000元,需做三份兼職才能維持生計。她輪候公屋三年仍未上樓,經社工介紹及面試後,成功入住「光房」。阿青說,以往住私樓,與鄰居零交流,十多歲的女兒獨留在家亦感憂慮,入住「光房」後,三個家庭相處融洽,放心讓同屋家長看顧,生活穩定下來,她亦轉而全職從事飲食業。
租戶互相扶持 規劃未來
阿青與另外兩位媽媽情同姊妹,互相扶持,「家人都未必經常在身邊,但住在一起,有開心與不開心也一齊分享」。「光房」不只助她解決住屋需要,「光房」經理會協助她們計劃財務及規劃未來生活,入住一年多,她已打算與另外兩個家庭一同遷出,自力更生。
余偉業稱,「光房」租約一般三年,續租率高達七成,沒續租的業主主要因為經濟問題,希望收回物業以市價放租。隨着「光房」概念為人熟悉,更多業主有意成為「光房」業主,但有些物業不適合做「光房」,他稱有業主希望將3000平方呎的九龍塘豪宅放租,惟地點較偏遠,需要私家車出入,故仍需考慮;另有部分單位因過於殘破,難再改裝「光房」。他估計市區有數以萬計的殘破單位,該會正研究如何復修單位,好好發揮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