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意義歌中尋

時間:2017-01-19 03:15:46來源:大公網

  筆者一向深信「以品帶學」,先教好學生做人,然後教他們學習不同的知識。五育以德為先,以德最要,不像西方的教育,以智為主,強於數理化卻弱於人文;又不應像兩岸和港、星等華人社會,應試為主,以考好公開試,進到理想的中學、大學及學系為終極目標。

  追求卓越的成績是沒錯的,但只是一味催谷成績,而犧牲了德育、體育、群育和美育等是很不利學生將來的全人發展。中國人重視人的品德性格多於才幹能力,是有其道理的。

  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宇宙觀確實很不容易,不像學科一樣,書本裏的知識,一課一課去教便可;而是要讓學生明白、體會、實踐然後篤行,成為他內在的一部分。品格不只是知識概念,而是體現在思想行為,言行舉止,儀容服飾等方面,我很相信「有諸內」便會「形於外」。

  推動生命教育有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敝校採用了繪本、微電影、話劇、成語故事、《論語》分享、成長記錄冊、獎勵冊、感恩晚會、綠色嘉年華會、參觀及考察等方法去推動品德教育。近年,我們也採用了「電影」,推行了「意義戲中尋」的方法,透過一些電影片段,分析戲中角色所面對的人生問題和道德抉擇,及他們彰顯了哪些情操,這都很適合較高年級的學生,透過活動和討論,他們對箇中考慮會更深刻。

  中國有禮樂文化的傳統,音樂也可以產生力量,陶冶性情,移風易俗。我們不單會揀選一些旋律優美、內容健康的歌曲播給學生聽:勵其志、鼓其勇、啟其善、更會自己填新詞或作新曲。筆者也寫了一首有關「一帶一路」的歌,歌名叫《中西的邂逅》,讓學生更能了解中國絲路和海上絲路的歷史和現在中國希望帶動亞洲的一些概況。我作了歌詞後找了位音樂人譜了歌,將會參與一個音樂比賽。

  其實,作詞是非常好玩有趣的,筆者近年也試作了幾首詞。去年寫了一首「綠在我心」,是改編自西曲「When a child is born」,以推動學校的環保活動。今年是敝校的二十周年校慶,我也作了一首「成長蛻變二十年」。作詞需要有靈感,只要靈感到,旋律自然出現,文字也會很快水到渠成。填了詞,作品由別人唱出來,那份滿足感的確很大,所以日後還會嘗試作詞,希望能推動品德教育。「意義歌中尋」,孔子說「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成於樂」,教育不只是應試那麼狹窄。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

陳家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