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11項國家科技獎創紀錄 港人參與8項目載譽

時間:2017-01-10 03:16:48來源:大公網

  圖:港中大團隊共獲得六項獎項。右三為沈祖堯/網絡圖片

  9日,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由香港科研人員主持完成和參與完成的11個項目獲獎,為歷屆最多,其中本次港科學界生物醫藥表現搶眼,攬7獎項。此外,獲獎項目中,香港浸會大學湯濤主持完成的「自適應與高精度數值方法及其理論分析」、香港科技大學錢培元等主持完成的「變化環境下生物膜對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影響」、香港中文大學沈祖堯主持完成的「大腸癌發生分子機制、早期預警、防治研究」均獲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致賀,期望得獎者在科研工作上再創高峰。/大公報記者周琳北京報道

  今年香港科研人員主持完成和參與完成的11個項目獲獎創下歷史紀錄,據統計,2015年度港人主持完成1項自然科學二等獎,參與完成2項自然科學二等獎,參與完成2項科技進步二等獎;而2014年港人則主持完成2個自然科學二等獎,參與完成3項自然科學二等獎,參與完成3項科技進步二等獎。

  港醫療生物發展空間大

  國家科技獎獎勵辦副主任陳志敏表示:香港是個科技比較強的地區,在這幾年香港獲獎項目不斷增多,也能明顯發現兩地合作的科研項目入圍獎項增多。香港的科技工作在高速發展,成果也越來越多,水平越來越高,香港科技工作者和成果在世界影響也越來越大。

  記者統計,在香港此次得獎的十一個項目中,有七項屬於生物醫療領域。本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今年是香港拿科學獎最多的一年,特別是在醫療生物方面收穫頗豐。生物醫學是未來發展的科技潮流,說明香港在緊跟這個科技趨勢,我們香港還有很大的科技發展空間。

  沈祖堯同時指出,香港是一個小地方,人口不多,所以需要積極和內地合作,推廣科學項目的落地,拓展在內地的影響。據了解,這是沈祖堯時隔十年第二次獲得國家科技獎,此前,沈祖堯教授帶領的團隊研究的「腸胃潰瘍出血的創新非外科治療法」項目曾獲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等獎。沈祖堯表示,此次獲獎一方面覺得內地研究實力比十年前大大增強,香港和內地合作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同時,他也希望香港政府和內地可以有更多的討論,在兩地科技基金互通上加強。

  港人參與8項目載譽

  香港科學家與內地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完成的獲獎項目有8項,包括香港大學張彤參與「高風險污染物環境健康危害的組學識別及防控應用基礎研究」;香港中文大學的「IgA腎病中西醫結合證治規律與診療關鍵技術的創研及應用」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