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南區區議會主席朱慶虹介紹「南區文學徑」最新地標《飛鳥三十一》 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大公報訊】記者袁碧盈報道:南港島線通車後,料吸引不少旅客到南區參觀。南區向來是中西文化凝聚地,既有濃厚的漁港文化,亦有古老的西式建築群,包括供應全港七成海鮮的香港仔魚市場,前身為淺水灣酒店的「影灣園」內有不少百年文物等。而明年南區區議會主辦的「南區旅遊文化節」,新增的南區文學徑地標《飛鳥三十一》、鴨脷洲漁家菜亦能感受南區獨特風情。有鴨脷洲食肆預計,新線通車後,生意起碼升四成。
冀提升青年對文學興趣
不少中國近代文壇奇葩因南區獨特風情而留下足跡,包括一代才女張愛玲、享年31歲的蕭紅,南區區議會由2010年開始,將淺水灣、赤柱、香港仔等五個地標連貫成一條「南區文學徑」,紀念兩位才女,以及胡適、蔡元培、許地山這三位文學家。張愛玲常去現為「影灣園」的前淺水灣酒店寫作,並創作《傾城之戀》一書;而蕭紅生前最愛的淺水灣,將會有一新地標《飛鳥三十一》,由就讀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學生宋斯純,透過31隻鳥,表達蕭紅可以翱翔的精神和願望。
南區區議會主席朱慶虹表示,《飛鳥三十一》地標將於明年2月25日正式揭幕,適逢與「2017南區旅遊文化節」開幕禮於淺水灣舉行,屆時會有嘉年華及老少咸宜的活動表演。他稱香港文化活動以表演為主,反而少從文學落筆,希望新地標可以提升青少年興趣,「起碼知道蔡元培、胡適、張愛玲是誰」。
鴨脷洲每年農曆二月舉行洪聖誕,吸引過萬人參加,同慶公社總值理鄧國銘稱,南港島線通車後,對鴨脷洲好壞參半,居民出入鴨脷洲會多了選擇,但當區舖租至少升五成,新開的食肆、連鎖店亦會趕走一批老店,對洪聖誕等大型出巡活動的人流管理是種壓力。
料食肆生意升四成
港式海鮮中菜館陳新記老闆陳校忠說,食肆在鴨脷洲營業超過60年,搬入鴨脷洲市政大樓20年,料南港島線會吸引來自九龍的市民,預計食肆生意起碼升四成。
至於香港仔魚市場是現存歷史最悠久、最大的魚類批發市場,接受來自全世界的海鮮。屬漁民子弟的南區區議會副主席陳富明指出,香港仔港灣寬閣,北有高山屏障,南有鴨脷洲阻擋強風,避風塘向來聚集不少漁船,「最高峰有四千多艘漁船,現時只剩千五艘」。
陳富明說,漁民深信龍舟有靈性,划龍舟後,全年順境與身體健康,南區旅遊文化節於五月有香港仔龍舟競技大賽,亦有赤柱天后誕私家龍舟比賽,反映漁民文化。而鴨脷洲出產「三寶」,包括蝦乾、魷魚乾及鰻魚乾,是漁民將漁獲生曬製成,食時配合清蒸加上豉油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