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中國歷史科教育的前途」名家講座昨天在南安公會舉行,參會嘉賓合影/大公報實習記者何紫芊攝
立法會議員張國鈞繼早前動議辯論初中中國歷史科獨立成科,獲得立法會通過後,他再表明會透過教育事務委員會,促使教育局積極落實。風采中學校長何漢權則建議本港建立國史教育研發中心,客觀重塑中國歷史。/大公報實習記者 何紫芊
由橙新聞主辦的「香港中國歷史科教育的前途」名家講座昨天在南安公會舉行。講者之一張國鈞透露,立法會宣誓儀式上梁頌恆、游蕙禎以「支那」一詞辱罵國家民族,傷害了民眾情感,民眾普遍對於兩人的行為表示不滿,也意識到中史教育的必要性;他以此為契機,再次動議立法會辯論將初中中史獨立成科,終於在辯論中取勝。
對下一代成長最為重要
張國鈞表示,是次辯論成功說明了中史科教育的迫切性,他會繼續推動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敦促教育局進行中史科教育正規化的進程。「那天上午開會,教育局局長還笑着說動議能通過再說吧,結果經過下午到傍晚的辯論,議案獲得通過。」他又稱,歷史教育對於國家發展和下一代成長很重要。例如德國和日本,一個反思歷史,走出歷史,不斷前進;一個卻迴避歷史,傷害國際友誼也不利於自身發展。身為兩個女兒的父親,張國鈞表明「我希望我的孩子從小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如果他們長大了宣稱自己是香港人而不是中國人,我會很心痛」。
政府給予重視與支援不足
出席講座的香港中史教師會會長李偉雄認為,在中史科教育上,政府給予的重視和資源不足。他表示,教育部門認為人文歷史的學習,對於經濟發展沒有太大的意義,因此會將更多的資源分配給I.T.、生物等科技教育事業。人文教育被侵蝕,導致一些一線教師對歷史教育的認知程度不足、無從下手進行教學,而這種歷史教學氛圍,也會抹殺學生們的興趣。他建議政府應該對人文教育一視同仁,給予歷史科更多的關注。風采中學校長何漢權表示,希望香港發揮自身言論、出版自由的優勢,建立大中華區國史教育研發中心,客觀地重塑中國歷史,凝聚全球華人。
講座同時邀請了數十位歷史科學者、一線教師和媒體工作者演講和討論,各人普遍認為,中國歷史的學習必要且重要,並支持盡快將中史科教育推向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