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孫凌奕報道:發展局昨日就「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開展公眾論壇,現場數十位公眾對於新界北和東大嶼都會的發展向政府提出問題。多數市民提出,住在東大嶼都會和新界北後,無法在本區就業,每日就需要花費數個小時往返港島。發展局副秘書長陳松青回應,規劃中已考慮在新界北設計較多經濟用地,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部門商「農業優先區」政策
規劃署署長李啟榮指,當兩個策略增長區發展能全面落實,預計非都會區佔全港就業職位比率會由現時24%上升至約38%,大幅改善香港現時居住與職位地點分布失衡的情況。
規劃署副署長李志苗補充,現時香港已有兩個商業核心區,包括以維港為核心的中環、尖沙咀和東九龍區,但這兩個區未能夠滿足本港未來對寫字樓的需要,因此他們規劃在東大嶼都會設置第三個商業核心區,不僅可滿足大嶼山北岸居民的就業需求,亦可改善全港就業不平衡問題。而政府在新界將考慮增加經濟中心和就業中心,主要是以新科技、現代工業為主,相信可以提供更多元的就業選擇。
對於有市民質疑,發展會破壞農田,減少香港農作物的產值。陳松青表示,他們將與食物及衛生局討論建立「農業優先區」政策,並會優先發展棕地。
陳松青指,除了人口老化,樓宇老化亦是即將面對的問題,尤其是油尖旺、深水埗、九龍城等舊樓集中地方。當政府要規劃一個大規模的重建時,就需要一些空間安置搬遷的居民,若屆時兩個策略增長區落成,也是為政府探討如何進行市區重建提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