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光影經濟──香港影視文化IP深度遊

時間:2025-10-28 05:02:08來源:大公报

  圖:光影經濟──香港影視文化IP深度遊

  【第一部分】題目資料及問題、答案

  細閱以下的資料

  資料A:綜合自內地的市場研究網站、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府新聞公報、本地報章報道

  愈來愈多遊客傾向香港「深度遊」。港澳辦主任明確提倡香港應樹立「無處不旅遊」的全域旅遊格局,積極開拓新的旅遊路線與體驗產品。有立法會議員進一步建議,香港可借鑒韓國、新西蘭等國的成功經驗,將影視作品的經典取景地轉化為特色旅遊景點,讓影視IP與旅遊資源深度融合。文化旅遊作為近年全球增長最快的旅遊類型,已佔全球旅遊業約四成份額;2022年全球文化旅遊收入更達1.84萬億美元,其中歐洲、美洲和亞太分別佔約35%、34%及25%。在中國市場,2023年文化旅遊規模同樣亮眼,市場規模達3.58萬億元人民幣,同期增幅超過七成,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在此背景下,香港的文化旅遊發展也迎來新的方向。

  資料B:取材自2024年及2025年的本地傳媒報道

  香港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自2025年初在日本上映以來,迅速引爆當地話題。對許多日本人而言,「九龍城寨」向來是充滿神秘色彩的獨特存在,這種天然的獵奇心理,隨着電影的熱播轉化為強烈的行動力。然而,原九龍城寨建築早在1994年便已完成清拆,如今原地矗立的九龍寨城公園,卻與電影中營造的陰鬱、錯綜、充滿江湖氣息的場景氛圍相去甚遠。有影迷直言,現場關於城寨歷史的展示有限,配套體驗不足,更期待能有實體場景還原電影中的城寨風貌,讓探索之旅更具沉浸感。

  除了引發「城寨探尋熱」,日本多家餐廳順勢推出「城寨叉燒飯套餐」。有日本網民在社交平台留言:「吃完這份叉燒飯,更想去香港體驗地道的港式美食了!」另外,《九龍城寨之圍城》在創作過程中也特意邀請日本資深武術指導與音樂製作人參與製作,將日式武打設計的精緻感與東洋音樂的獨特韻味融入其中。

  資料C:取材自2025年的本地傳媒報道

  曾有東方荷里活之稱的香港,擁有大量華語電影及華文文化IP,對中國內地、東南亞以至全世界都有極大影響力。

  有旅遊及影視業界人士指出,香港過往在影視主題旅遊領域缺乏成熟經驗,一方面存在部門間協調配合不足的問題,如旅遊規劃與文化保護、商業運營的銜接不夠暢順;另一方面,景點前線服務人員未接受過針對影視IP的專門培訓,對電影背景、相關歷史文化的解說能力不足,導致影視旅遊項目推動進度緩慢,且旅客在不同景點的體驗質量不一致,難以形成統一的文化旅遊品牌印象。

  (a)以下哪些對發展「文化IP」旅遊的描述是正確的?(1分)

  (1)文化IP能賦予旅遊資源獨特性,如電影讓「九龍城寨」從歷史符號轉化為可體驗的旅遊吸引物

  (2)文化IP無需結合本地歷史文化,僅靠影視熱度即可長期吸引遊客

  (3)文化IP可帶動關聯消費,如電影衍生的「城寨叉燒飯」推動港式餐飲旅遊發展

  (4)文化IP的價值僅體現在短期引流,無法為旅遊目的地構建長期文化品牌

  A. 只有(1)和(2)

  B. 只有(1)和(3)

  C. 只有(2)和(4)

  D. 只有(3)和(4)

  *答案應是B

  (b)根據資料A的研究結果,以下哪項/些陳述是正確的?(1分)

  (1)亞太地區的文化旅遊收入較歐美地區低

  (2)中國的文化旅遊業的市場規模平穩不變

  (3)文化旅遊在全球旅遊業的佔比超過一半

  A. 只有(1)

  B. 只有(2)

  C. 只有(1)和(3)

  D. 只有(2)和(3)

  *答案應是A

  (c)參考資料B,香港電影發展可如何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解釋你的答案。(4分)

  *參考答案

  首先,從文化輸出角度,港產電影海外上映能有效推廣香港地道文化。比如在日本、英美等地票房亮眼的《九龍城寨之圍城》,既向國際展現了九龍城寨獨特歷史與昔日香港市民的生活風貌,也將香港燒味飲食文化帶向海外,助力中外文化交流;同時,海外高人氣能吸引影迷訪港,像該片的外地影迷會專程到訪九龍寨城公園,從城寨遺跡探尋香港歷史文化,進一步推動文化互動。

  其次,從文化輸入角度,香港電影界廣邀國際人才參與製作,促進文化融合。例如《九龍城寨之圍城》的武術設計與原聲音樂製作均邀請日本業界參與,成功將日本文化風格融入港產電影,讓作品吸收多元文化優勢,同樣為中外文化交流助力。

  (d)「就目前香港情況,以影視文化IP帶動旅遊業發展,並非易事。」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8分)

  *參考答案 同意的理據:

  首先,香港以影視帶動文化旅遊發展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參考資料A)當前韓國、歐美的影視作品在全球市場佔據大量份額,相比之下香港影視的國際吸引力有限,從源頭削弱了「影視引流」的基礎。同時,其他國家在文化旅遊領域起步更早、經驗更豐富,對國際旅客的吸引力顯著,香港要突破這一格局,通過影視撬動文化旅遊市場,需應對不少的外部挑戰。

  其次,香港本土文化資源的現狀也構成制約。經過多年城市發展,部分文化旅遊資源已遭清拆或破壞,難以完整還原影視作品中的文化內涵與場景氛圍。(參考資料B)以熱門港片《九龍城寨之圍城》為例,外地影迷專程赴港探訪相關場景時,僅能看到1994年城寨清拆後保留的小量遺跡,現有風貌與電影場景相差甚遠,旅客難以從中感受影片傳遞的歷史文化面貌,影視IP與實體資源的脫節削弱了旅遊體驗感。

  最後,各持份者協作不足的問題,也為影視文化旅遊項目推進增添難度。(參考資料C)這類專案的開發需要多領域力量協同:既需熟悉影視創作、本地歷史文化的人才挖掘適配景點,也需旅遊服務團隊設計合理的遊覽路線與活動,還需電影製作方、區域歷史文化研究者、當地居民及景點業權人等多方達成共識。僅協調各方訴求、統一發展理念的過程,就可能因利益與立場差異遭遇各類阻礙,影響項目落地效率與品質。

  *參考答案 不同意的理據:

  首先,香港擁有中外薈萃的獨特文化魅力,為影視帶動文化旅遊提供核心吸引力。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香港既深受中華傳統文化浸潤,又因百年英國管治歷史形成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質,這種特色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更在影視作品裏生動呈現。(參考資料B)以《九龍城寨之圍城》為例,影片既展現了燒味飯、打麻將等中式文化元素,也傳遞出西方節日氛圍濃厚、語言習慣中英夾雜等西方文化印記,這些鮮活有趣的多元文化特徵,能精準吸引國際影迷赴港探尋,為影視與旅遊的結合奠定天然基礎。

  其次,「東方荷里活」的行業優勢,讓香港具備以影視撬動文化旅遊的實力。(參考資料B)香港影視作品長期獲得國際認可,如《九龍城寨之圍城》在日本、英美等地票房亮眼,不僅收穫各地觀眾與業界好評,更直接吸引外地影迷專程來港探索城寨文化;加之眾多香港電影工作者曾斬獲國際電影獎項,進一步印證香港影視的高水準。這種行業認可度能將影視觀眾轉化為潛在遊客,為「以影促旅」提供穩定的客源引流通道。

  最後,國家與特區政府的強勢支持,為影視文化旅遊發展掃清諸多障礙。(參考資料A、C)港澳辦主任提出的「無處不旅遊」理念,與「以影視帶動文化旅遊」的方向高度契合,為項目推進提供政策指引。同時,在「十四五」規劃與香港特區政府的財政支援下,多個部門已展開實際行動,如旅發局、機管局與電影出品方合作,在機場搭建「九龍城寨」電影場景展覽,借助官方資源擴大影視IP的旅遊影響力,讓影視文化旅遊的落地更具可行性。

  作者林晉榮(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科主任、香港教育專業發展促進會理事)

  【第二部分】名詞解析+概念解析

  文化知識產權(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名詞解析:文化知識產權是具有獨特文化內涵與影響力的符號或載體,能引發受眾情感共鳴並形成價值延伸。像《九龍城寨之圍城》,以電影為核心,既承載香港多元文化,又衍生出主題餐飲、旅遊路線等,還能吸引國際遊客探索,兼具文化傳播與產業帶動作用,是文化 IP 的典型體現。

  Term Explanation:

  A cultural IP refers to a symbol or carrier with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influence, which can arouse emotional resonance among the audience and enable value extension. Take "Kowloon Walled City Siege" as an example. With the film as its core, it not only carries Hong Kong's multiculturalism but also derives themed catering, tourist routes and other extensions. It can also attract international tourists to explore, thus embodying both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dustrial driving functions, which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a cultural IP.

  概念解析:

  文化IP如影視、非遺技藝、歷史故事等,核心是有「可識別、可傳播」的文化標籤。其特質包括:高「辨識度」,需有鮮明個性,如京劇臉譜、敦煌飛天;二是「延展性」,可突破原始形態,衍生多元產品。文化上傳遞理念、助力傳承;經濟上聯動旅遊、文創等產業,形成「文化帶消費」生態。

  Concept Explanation:

  Cultural IPs such as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 crafts, and historical stories have a core of "identifiable and communicable" cultural labels.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First, "recognizability" ─ it needs distinct individuality, such as Peking Opera facial masks and Dunhuang Apsaras; second, "extensibility" ─ it can go beyond its original form to derive diversified products. Culturally, it conveys concepts and facilitates inheritance; economically, it links industries like tourism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o form a "culture-driven consumption" ecosystem.

  深度遊(In-depth travel)

  名詞解析:深度遊是區別於走馬觀花的旅行模式,核心是深入目的地的文化、生活與自然肌理。它不局限於打卡熱門景點,更注重沉浸式體驗,讓旅行者更真切理解目的地的獨特價值,獲得更豐富的認知與情感聯結。

  Term Explanation:

  In-depth travel is a travel model different from superficial sightseeing, whose core lies in delving into the cultural, daily life and natural textures of the destination. It is not limited to checking in at popular attractions, but focuses more on immersive experiences. This allows travelers to truly understand the unique value of the destination and gain richer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connections.

  概念解析:

  深度遊特質包括:拒絕走馬觀花的行程堆砌,更注重與目的地建立深度聯結─比如在古鎮旅行時,不只是參觀古建築,還會參與當地手作(如陶藝、織錦)、聆聽居民講述街巷歷史、體驗傳統節慶儀式,從生活細節中感知地域文化;強調「認知收穫」與「情感共鳴」,旅行者能跳出遊客視角,以更貼近本地的方式理解目的地的文化特質、生活邏輯與精神內核,最終獲得更立體、更持久的旅行記憶,而非短暫的視覺體驗。

  Concept Explanation:

  In-depth travel's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the following: It rejects the hasty stacking of itinerary stops and places greater emphasis on establishing deep connections with the destination. For instance, when traveling to an ancient town, visitors do not just tour ancient buildings; they also participate in local handicrafts (such as pottery-making and brocade-weaving) , listen to residents share the history of streets and lanes, and experience traditional festival rituals, thereby perceiving the local culture through life details. It emphasizes "cognitive gains" and "emotional resonance". Travelers can move beyond the perspective of a casual tourist,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life logic, and spiritual core of the destination in a way that is closer to the local context, and ultimately gain more three-dimensional and lasting travel memories, rather than just transient visual experiences.

  【第三部分】關聯考點預測

  簡單分析可否融入DSE不同主題的考題中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關聯分析:香港的文化IP如影視IP、非遺IP等,體現了香港中西文化交融以及本土文化獨特的多元文化特徵。

  主題2: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關聯分析:推廣文化IP深度旅遊是香港旅遊業發展的創新舉措,也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一部分。

  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關聯分析:推廣文化IP深度旅遊涉及到全球旅遊市場的競爭與合作,以及文化在國際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等內容。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