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不鏽鋼一度冒起 竹蒸籠仍是一哥

時間:2016-12-15 03:15:18來源:大公網

  圖:鴻興酒樓廚房的蒸籠架上擺放着上百個大蒸籠。圖為鴻星集團點心部行政總廚布基

  上世紀90年代,手工竹蒸籠需求量膨脹,內地有幾萬名蒸龍師傅,行業魚龍混雜,缺乏法規和監管,因此手工竹蒸籠的質量變得參差不齊。「沈興記」老闆杜偉彬說,那時候有些港人覺得,拿到香港的手工竹蒸籠都是廢爛。恰逢不鏽鋼行業在港興起,便有些商家嘗試做不鏽鋼蒸籠推出市場。不鏽鋼蒸籠「異軍突起」,杜偉彬卻自信地說:「我從來沒有擔心過。」

  杜偉彬說,不鏽鋼蒸籠密不透風,蒸出來的點心就「濕淰淰」、「滑潺潺」,沒了原有的口感,且不鏽鋼物料在蒸及保溫效果差,出鍋後三分鐘就涼了,完全沒有保暖的效果。鴻星集團點心部行政總廚布基,70年代跟隨師父在多家酒樓打工,他憶述當時有兩、三家酒樓曾使用不鏽鋼蒸籠,但在香港市場存活不過一兩年。他解釋到,不鏽鋼有油便會滑,好多蒸籠堆疊起來便很容易倒下,令一些師傅燙傷,不太安全。「而家坊間好少見到,不鏽鋼蒸籠都被淘汰,要搵一個不鏽鋼嘅小蒸籠都幾辛苦。」

  塑膠「有毒」透氣度不足

  90年代末,有些人開始用塑膠做蒸籠。杜偉彬說,塑膠蒸籠的市場反應比不鏽鋼蒸籠更差,因為塑膠高溫會產生有毒物質,此類蒸籠完全無法出口。他開玩笑地說:「早五年前左右,一家新上市酒樓,就用半塑膠蒸籠做點心,有些網民說,這不是蒸籠,這是狗兜。」支持傳統蒸籠的還有「金功夫點心火鍋」營運總監賴敏華,賴說竹蒸籠不僅是容器,更是傳統文化,點心沒有了竹蒸籠,就像去酒樓吃飯「不開一壺茶」一樣,淡而無味:「飲茶都係一籠籠點心才叫飲茶」。兩年前,他嘗試購買300個塑膠蒸籠,但是客人反映「麻麻地」,在高溫下又會產生有害物質,且塑膠透氣度不夠,影響點心出品,最後只使用了兩個月,改回用傳統蒸籠。

  手工竹蒸籠經歷幾許風雨,接受過「不鏽鋼蒸籠熱」、「塑膠蒸籠熱」等異軍挑戰,但心繫竹蒸籠半世紀的杜偉彬自豪地說,竹蒸籠的一哥地位仲未動搖,「這麼多年來,新產品都代替不了它,當然會有一個價值在這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