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香港民主社會的基石/李偉雄

時間:2016-12-13 03:15:54來源:大公網

  香港近年無事不政治化,連立法會宣誓亦不能幸免。游蕙禎及梁頌恆兩位青年政客,以民主及自由之名作掩飾,一次又一次觸碰「一國兩制」底線,受到市民的譴責,終被判失去議員資格,可謂咎由自取。在「一國兩制」管治下的香港,要保護好我們的民主制度,不是用理論或搗亂就可以做到的事情。西方政治學者的研究發現,民主是要經歷很長的時間才逐漸成熟,而其能否順利發展,取決於兩個極為重要的基石——共同利益及理性思維。

  民主的首塊基石是要有一個社會,它可以在這個社會的範圍內進行活動。民主的過程是集體參與管理共同事務的過程。要使這一過程能夠繼續下去,一定要形成一個群體,這個群體的成員有着某種共同的目標,成員的身份也大致可以辨識。只有當某種共同關心的社會存在時,它的成員才會決心結合在一起,參與共同事務的管理。

  游蕙禎及梁頌恆兩人罔顧香港社會的共同目標,例如尊重國家主權,遵守「一國兩制」等,都是港人不可違背的基本公民責任。然而兩人宣誓時更改法定誓詞內容,聲言要效忠「香港民族」,又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香港不是中國)的旗幟,並將「China」讀成極盡侮辱的「支那」,游蕙禎更將「Republic」讀成粗言。他們提倡「港獨」,企圖引發內地與香港兩地的矛盾。兩人的魯莽言行,無視莊嚴的宣誓,挑戰國家主權,終令人大須出手釋法,引發兩人被取消議席的結果。他們在闖下彌天大禍的同時,亦在踐踏着香港民主社會的基石——擁有共同目標的社會。

  守護民主的第二塊基石是理性。社會作為第一前提所涉及的是人與人的關係,理性所涉及的則是這關係的性質。社會是民主進程的基本結構,在這個結構內,必須假定所有成員至少具有參與共同事務所要求的理性。一個有理性的人,至少該具備三種能力:一,設想一種計劃、掌握指導判斷或行動的規則的能力;二,在具體情況下運用這一規則,或按照行動計劃辦事的能力;三,清楚表達思想,與人講理的能力。

  一場選舉並不會自動建立一個有理性的民主制度。看看兩位政客的表現,充滿暴力、野蠻。早前,兩人強行闖進議事堂,自行宣誓,聲稱已經完成宣誓,後來兩人被趕離場。其後兩人又帶同多人硬闖會議室,造成保安受傷,議會暫停。事後,梁頌恆推卸責任,聲稱保安受傷是因為下達命令的人所致,而自己只是盡「議員」責任進入會議室。他們個人的暴力、野蠻行為,正正揭露出政治的非理性黑暗面,及令我們真正認識到,沒有理性的人,不但不能促進民主發展,相反更會衝擊民主的運作,因為理性是民主運作的另一塊不可或缺的基石。

  香港民主制度多年來正是建基於上述兩塊基石,因此在民主發展的路上尚算流暢。但近年激進人士為了引人注意,越來越喜歡採用一些非理性的行為,竊取個人的利益。這些行為不但分化社會,無助社會的團結,更挑動社會的共同利益。同時,他們更常常挑戰法紀,破壞社會秩序,將理性思維擱置不理,對推動民主的發展實毫無裨益。香港人定要摒除狹隘的眼光,認識民主發展須具備的真正條件,才不會誤信「港獨」思潮的這條死胡同。游蕙禎及梁頌恆被取消議席,自毀前途,實不足惜。而這場鬧劇,正好為我們提供一個學習機會,認識到民主制度的運作能否順利,實須要建基於兩大基石,不是光靠搗亂便能達到。

  香港中史教師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