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劉深冀《香港大淪陷》填補香港歷史空白 大公報記者周怡攝
日軍侵略香港的苦難日子,大家了解有多深?全面記錄日寇侵港三年零八個月的紀錄片《香港大淪陷》,今日在港上映。導演劉深接受《大公報》專訪時直言,對香港並無該段歷史的詳細完整記錄感到吃驚,認為時下部分年輕人叫囂「港獨」,正正由於對歷史的缺失和無知。他指出,任何國家或地區的年輕人,都應知道當地的正確歷史,冀該片能填補這一空白,加深港人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
大公報記者 文軒
《香港大淪陷》全長300分鐘,今日上映的精華版則為150分鐘。該片通過詳實分析戰事背景和過程,表現香港浴火重生的不屈精神;又以穿越70年的對比手法,記錄今日各階層港人的生活狀態,再現和平年代香港的繁榮與活力。
香港淪陷史欠缺記錄
「香港研究這段歷史的人不多,幾乎找不到一本完整的香港淪陷史。」導演劉深曾經拍過多部與香港有關的紀錄片,他說儘管現有史料有限,但在尋找資料和實地拍攝過程中,也彷彿讓他再度經歷了香港遭受日軍燒殺擄掠、極盡欺凌的那份慘痛和絕望,那份壓抑使得劉深需要去看心理醫生。「不要說親身經歷,僅僅是從史料上回顧已讓人很難受。」他說。
然而,劉深發現當今的香港年輕人幾乎並沒有感受過這一份難受。「香港淪陷的歷史在教科書中要不很少,要不就是零。」他指出,很多國家當把殖民者趕走之後,都要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去殖民化,但香港回歸後忽略了這方面的工作,「以為國旗一換就萬事大吉」,放任每間學校自己編撰教材,結果「學校的領導是什麼立場,教材就是什麼立場。」
促港恢復主流價值觀
劉深形容這是一種「畸形的教育」,導致現在「佔中」、「港獨」、「反水貨客」的主力都是年輕人,「年輕人還比較幼稚,可塑性比較大,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別人一講就信了,可能形成的時間不長,就幾個月或幾個星期,人雲亦雲,實際上這種觀點沒什麼根據。」
「所幸他們不是香港的主流,香港老百姓的主流不是這樣的,老百姓是我電影片裏的這些人。」劉深為了拍攝這部紀錄片,訪問了香港各行各業的精英代表,他向記者播放了訪問片段,其中多名商界人士談到香港回歸祖國都仍然心懷感動:「因為我們可以自豪,我們可以有回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血液,流的是大陸的血液,我們的祖國是中國,永遠不可以否認的。」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你要知道自己正確的歷史。」劉深指出,年輕人易受「港獨」思潮影響,主要是社會環境造成的,「如果老是沒有一個主流、正確的聲音,他們聽到的就是這些(「港獨」聲音)。」他認為,香港社會必須恢復主流價值觀,增加年輕人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而教育不能用政治口號,通過展示客觀的歷史會更易被接受。他希望這部紀錄了香港血淚史的影片,能夠成為下一代了解正確歷史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