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姚展鵬(右)指有住宅大廈採用玻璃幕牆,住客不能開窗通風,是「離地」建築 大公報記者何進昇攝
【大公報訊】記者何進昇報道:新落成私樓單位面積愈來愈小,建築師姚展鵬認為,住屋需求大但土地供應少,細單位能反映社會需要,強調建築沒有絕對標準,規定單位大小形狀,但他認為即使是細單位,都不應小於150平方呎,否則不適合人居住。
建築師學會昨日舉辦座談會,討論香港建築歷史,並介紹由學會會員訪問29名本港享負盛名建築師的新書。負責為新書編輯、本身是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的建築師姚展鵬表示,香港有關評論建築的書不多,這類書在其他國家屬常見的書,可令人了解更多建築的「功與過」,冀透過新書介紹香港數十年來建築歷史。
新書記錄了為香港建築付出畢生努力的建築師,包括「公屋之父」廖本懷及國際建築大師何弢等,也有討論消防局及分區警署等公共建築,默默為市民服務。
細單位多 反映有強烈需要
對於近年新落成細單位愈來愈多,建築師姚展鵬表示,反映市場對住屋有強烈需要,因為現時樓價高,市民對住屋需求大,加上土地供應少,只能興建細單位滿足市場要求。他指出,香港建築一向以實用為主,即使新落成住宅以細單位為主,但仍屬於「貼地」建築,反映市場需要,但仍有不少美觀而不實用單位,例如有住宅大廈採用玻璃幕牆,住客不能開窗通風,是「離地」建築。
但他指出,建築沒有絕對標準,主要視乎單位用途和社會環境,但最低限度要容納到一張床。他稱,設計單位時可以有限制,但同時要有人性,所以一個住宅單位不應該小於150平方呎,否則就不能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