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5月13日,美國加州洛杉磯港口集裝箱數量大減。\路透社;右圖:受汽車關稅影響,車企斯特蘭蒂斯宣布美國工廠裁員900人。圖為斯特蘭蒂斯密歇根工廠的工人離開工廠。\法新社
美國《華盛頓郵報》14日披露中美貿易談判美方立場突然轉變的內幕,原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反噬自身票倉,其「基本盤」藍領工人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特朗普的幕僚也警告他可能失去選民的支持。新關稅政策僅一個多月,美國國內已自亂陣腳,政治和經濟壓力迫使特朗普跪低。
【大公報訊】特朗普4月暫緩其他國家所謂的「對等關稅」90天,但對中國商品累計加徵至145%。《華盛頓郵報》14日報道披露,特朗普最初並不願意降低對華關稅,他一直認為,美國需要承受短期的經濟痛苦,才能實現所謂的「貿易再平衡」,並相信美國能在關稅戰中堅持到底。
然而,到了4月底,越來越多的美國工人開始抱怨並警告特朗普,關稅成本增加和中美貿易中斷正嚴重損害他們的利益。這些藍領工人包括碼頭工人和卡車司機,是特朗普的「基本盤」,在去年的美國大選中為特朗普勝選發揮重要作用。
CNN報道,受關稅影響,一向繁忙的美西港口貨運量大減,加州長灘港和洛杉磯港5月初的運力下降了30%。在美國和加拿大有4.2萬名會員的國際碼頭和倉庫工會(ILWU)日前發表聲明,抨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導致美國工薪階層大量失業和物價上漲。消息人士稱,隨着藍領工人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白宮幕僚長威爾斯、財政部長貝森特以及其他幕僚都向特朗普發出警告,稱若再不降低對華關稅,將傷及「特朗普的人」(Trump's people),而特朗普恐失去核心選民的支持。
與此同時,關稅戰中斷中美貿易,拉高生產成本,許多企業也紛紛向白宮表達不滿,包括美國大型零售商沃爾瑪和汽車製造商。代表美國汽車行業的6個組織上月底就致信特朗普政府,警告25%的汽車零部件關稅將危及美國汽車生產,許多汽車供應商如今已經陷入困境。就連與特朗普關係密切的共和黨人,也不滿關稅政策。
4個月內出台逾50項關稅政策
《華郵》統計,自特朗普1月20日就職以來,已宣布50多項新的或修訂的關稅政策,僅與關稅相關的行政令也有十多項。特朗普幾乎每周都會發布一項相關的行政令,然而許多命令都是曇花一現。特朗普有時甚至「朝令夕改」,個別行政令持續時間不到一天。特朗普對來自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的關稅進行了至少六次修改。在汽車關稅、鋼鋁關稅、農業和能源關稅方面,他至少三次反悔。
批評人士認為,政府不斷改變政策,讓美國企業失去信心,並不利於企業在美國國內投資供應鏈。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家厄文指出,關稅政策反覆反映特朗普希望改變美國貿易的同時,企業和市場正向他施加壓力,迫使他讓步,以減少負面後果。
特朗普已先「眨眼」 關稅未來難維持
另有美媒指出,美國即將迎來全年消費高峰的暑期,服飾、家電、玩具及文具等商品需求井噴,若美國不能在5月與中方達成關稅協議,直接威脅到暑期甚至是聖誕節等重要假日的貨架供應,部分商家可能要直接關停,將會進一步衝擊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率。
《華郵》指出,特朗普的關稅,凸顯其政策的內在矛盾。他試圖以史無前例的速度重塑全球貿易,但在政治與經濟代價浮現後,即使是他力圖保護的選民也難以幸免。策略公司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的資深顧問Myron Brilliant坦言,「考慮到特朗普所面臨的政治和經濟成本,他先『眨眼』(認輸)是有道理的」。
前共和黨高級國會助理赫耶(Doug Heye)表示,特朗普的民調數字遭受重創,他不太可能在關稅問題上再次冒險,「這觸及了他的核心因素:經濟和商業。這讓他很難維持這些關稅。」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