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澤昌冀以高端科技及新思維,吸引市民多坐巴士外出
上任近兩年的九巴董事總經理李澤昌(Roger),大刀闊斧推動多項革新,為「1933」老字號注入新氣象,一切強調「以人為本」的精神,重視制度更要有人性,顧及乘客及員工的感受。縱然近年面對鐵路擴張重大挑戰,永不言敗的他卻跳出框框思考:「真正的對手不是鐵路,而是市民家中的電視機」,冀以高端科技及新思維,吸引市民多坐巴士外出,「打場漂亮逆境波」。/大公報記者 陳卓康(文)黃洋港/受訪者提供(圖)
「九巴服務,日日進步」原來並不單是一句口號,而是乘客切實看得見的成績。
建立「大家庭」 翻新車廠車站
對外,九巴於全部巴士線引進手機實時報站系統、主力社交媒體宣傳吸引網民眼球、改善巴士站候車設施;對內,翻新車廠工作間,為退休員工舉辦千人宴,冠名「九巴元朗」足球隊,鼓勵同事於公餘時間聯絡感情,表揚兩代九巴司機「父子兵」,建立大家庭的感覺,讓廣大市民、巴士迷、前線員工耳目一新。這些都是董事總經理,去年1月1日從載通國際(公司)轉任九巴第一把交椅的李澤昌及新管理層帶來的轉變。
身為擁有過萬員工的大公司的決策人,李澤昌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管理哲學認為大公司既要有制度,亦要有所調節,不能訂得太死,像軍隊般並不可行,上層亦要中低層的支持和執行決策,最重要是做到「以人為本」。
就此,他經常到休息室與車長聊天,在聯誼活動上獻唱,有說有笑打成一片。
抗拒外界標籤「被蠶食 落後」
李澤昌認為,「staff engagement」就要直接與員工傾談,了解他們的想法,笑言因而節省一筆顧問費。「你想想,一萬名員工放少一日假就是一萬日,再『鋤』少半日假,前後相差一萬五千日,脫班率可以大幅改善;令到員工鍾意公司,為加入九巴一分子而自豪,每個人願意行多步,所賺到的比想像中多好多。」
面對鐵路不斷擴張,觀塘延線之後有南港島線、沙中線,外界預期巴士路線只會不斷縮減,李澤昌坦言香港人口密集、政府政策奉行鐵路為骨幹,無法改變亦無可避免,向來擅長「打逆境波」的他亦只能接受現實,「鐵路的挑戰係好大,但Branding不能輸,不能畀人感覺我哋被蠶食、落後」。惟他話鋒一轉:「鐵路唔係我對手,否則咁講就太睇小九巴了」。
做大個餅 與鐵路小巴三贏
「真正對手是電視機」。他以自己早年於外國某著名球鞋公司實習一段小插曲為例,當時上司問及「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誰」時,有同事答A字頭、N字頭等品牌,「最後答案是遊戲機,因為每名小孩有10美元花在遊戲機,要想辦法令其不買遊戲機買波鞋」。
他認為,最重要是做好自己的品牌,只要能夠吸引更多留在家中的人外出,「做大個餅」,鐵路、巴士、小巴等等都可以是贏家。
近日九巴推出即日回程八折優惠,受到市民歡迎。李澤昌坦言,「從經濟角度而言,我們公司有齊最差嘅因素,航空公司機票可以隨市場波動訂價,但我們票價沒有彈性、政府無補貼、利潤受限制,我們的社會責任大過benefit(得益)」。
縱然如此,李澤昌對九巴的發展前景仍然充滿信心,認為最重要客人鍾意這間公司,「九巴絕對願意為乘客行前好多、好多」,慶幸「我們做好少少,市民已經覺得好好,相反港鐵做多好多,市民都覺得是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