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張琪報道:江蘇太湖二噁英大閘蟹風波爭辯不休!本港當局於本周一與內地相關部門會面,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本港部分代理商蟹源並非「自家養殖」,蟹苗均來自涉事養殖場,講法與事實不符。有蟹商坦言,事發初期未清晰釐定「養殖場」與「中轉場」兩者不同,才導致誤會。新一輪大閘蟹化驗結果最快周末公布,而蟹商「老三陽」與「江記」自行送至歐洲檢驗的報告或會在今明兩日內獲悉。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昨日開會,討論二噁英大閘蟹事件。民建聯議員葛珮帆指大閘蟹風波牽涉甚廣,部分代理商認為無辜受牽連,高永文回應稱,本周一已與內地當局會面,經了解後發現,本港部分代理商由經「江蘇太湖水產有限公司」旗下已註冊養殖場買蟹,送至旗下中轉場包裝,再透過「江蘇太湖」申請證明出口,聲稱「自家養殖」但與事實不符。
食衛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稱,根據內地「進出境水產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出境水產場所分為「養殖場」及「中轉場」,「養殖場」屬水產品孵化、育苗養殖場所,「中轉場」只用於水生產品出境前短期集中,處理包裝等程序。她稱全球僅200多個化驗所有能力進行二噁英檢測,香港除了政府部門外,暫未有私人化驗所能提供檢驗服務,每個樣本檢驗需時兩至三周。內地方面,檢驗費每次逾9000元,內地原則上同意將二噁英列入檢測範圍,兩地政府正考慮如何突破抽檢技術層面問題,及制定相關標準進行探討。
「老三陽」董事總經理祁玉鳳昨回覆《大公報》查詢時稱,認同政府公開養殖大閘蟹流程,但強調自己並無直接與「江蘇太湖」進行金錢交易。她透露,「江蘇太湖」是東太湖區唯一合資格養殖場,當地所有蟹農都受其規管,但買賣交易毋須經過該公司,可直接與蟹農交易。至於「自家養殖場」論,她坦言一開始並無清晰釐定「中轉場」與「養殖場」分別,才導致誤會。
食物安全專員譚麗芬稱,2014年已將二噁英納入食安中心抽檢範圍,過去三年已抽檢250個大閘蟹樣本,今次是首次發現有問題。新一輪12個大閘蟹化驗樣本結果最快周末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