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俗稱「棚仔」的深水埗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因布販不滿離場方案及未獲集體承認資格,清拆限期一再拖延。食物環境衛生署覆核17名不獲承認的布販所提交的補充資料,由於均未能證明他們是在市場內獨立並長時間經營,包括有人用以證明營運的發票,是在其年僅兩歲那年發出等原因,署方決定維持原判,不會向他們提供賠償遷置安排。而33名已登記的無牌布販,暫未有人接受政府的離場方案。
政府擬收回「棚仔」用地建屋,早前向21名持牌人及33名已登記的無牌布販提出酌情離場方案,而17名未獲登記的布販則被要求提供補充資料,證明他們是在市場內獨立並長時間經營。不過,食環署覆核過相關補充資料發現,該17名未獲登記人士都並非獨立經營者。
食環署披露資料顯示,當中11人與已登記經營者為夫妻關係,另外有是父子、兄妹、助手及合夥人等關係,他們聲稱佔有的攤位都已獲登記,提供的資料亦無法證明經營者身份,例如其中一名聲稱布販提供的發票,是於1996年發出,但該名聲稱布販是於1994年出世,食環署認為,很難相信該名聲稱布販年僅兩歲,便已在布市場經營生意。
暫無人接受政府離場方案
據悉,33名已登記的無牌布販中,暫未有人接受政府的離場方案,領取六萬元特惠金或以八折租金遷往通州街街巿,但當中有四人曾向政府反映,若新舖位的面積可擴大及調低租金,願意搬遷。消息人士指,署方會盡量考慮布販意見,若可行會擴大舖位,惟八折租金優惠已沒有下調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