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茂波指出,舊樓重建需求大增」大公報記者 何進昇攝
發展局計劃更新《香港2030:規劃遠景及策略》,提出名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的規劃研究,探討2030年後的全港性空間規劃及土地基建發展策略。當局本周將展開公眾諮詢,預計在2018年初完成。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表示,現時已發展土地只佔全港土地24%,政府必須繼續覓地應付人口及經濟增長。\大公報記者 何進昇
香港測量師學會昨日舉辦研討會探討規劃發展,出席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本港正面對人口及建築物老化問題,是未來規劃及發展面對的最大挑戰。
人口樓宇老化益趨嚴重
他指出,市區不少舊樓老化,如果在2046年前不拆卸舊樓,估計將有超過33萬個樓齡超過70年的私樓單位,數目較去年激增近300倍,除了舊樓重建需求大增,亦意味需要增加20%的房屋供應量,以滿足新增住戶需求。
陳茂波解釋,即使政府致力推動舊樓維修,但因空間有限,未必能加建方便長者的設施,同時如果政府在市區安置新增人口,只會增加市區人口密度,令生活空間質素變差。他預料,2044年家庭住戶數目會高達290萬戶,意味需要增加兩成房屋,滿足住屋需求。
他續指,市區重建面對極大障礙,舊樓業權分散加上安置有困難,以及重建需時較長,難以提供發展誘因。
陳茂波稱,未來需要更多土地,滿足市民需求,現時已發展土地只佔全港土地24%,香港人口及樓宇老化問題日益嚴重,政府必須繼續覓地應付人口及經濟增長。他表示,今個星期會展開《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的公眾諮詢,全面研究2030年後本港的土地需求及挑戰,期望在2018年初完成,並就提升生活質素、加強經濟競爭力、增加土地發展空間等議題進行公眾諮詢。
2000至2015 住戶數目增20%
陳茂波提到,本港開發土地面臨困境,在2000年至2015年間,本港經濟增長有72%,住戶數目亦增加兩成,但新開發土地面積同期只增加17%,即約3800公頃,較對上一個15年期減少約一半。他強調,為了改善居住質素及提高經濟競爭力,未來有必要持續推出土地(拍賣)及落實舊區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