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培養人才是創新之本

時間:2016-10-13 03:15:29來源:大公網

  圖:教與學若能減少背誦比重,鼓勵同學作多角度思考解決難題,自然提升創意思維能力了/網上圖片

  美國康奈爾大學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16全球經濟體創新指數顯示,中國的創新能力再一次向前邁進,由2015年的全球29位躍升四位,排名廿五,值得注意的是在82項具體評估指標中,中國在高科技出口比例、知識型員工、公司培訓和15歲青少年能力(閱讀、數學與科學)的評估指標中全球第一,由是說明我國的基礎教育是成功的,造就了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撰文:香港數理工程科技學會(STEM學會)理事 潘永強

  可是要成就另一經濟豐盛的高峰,再不能依靠勞工密集作世界工廠的角色了。因為第三世界的勞工成本比中國低,我們必須由「中國製造」轉型至「中國創造」,創造更高產值的產品;要發展創意產業,必須要有足夠富創意的人才,要使畢業生具創意,教育必須從小做起,美國在2009年在基礎教育推行STEM教育概念,增強同學們的解難能力,便是見到培育人才對創新經濟的重要性;香港上學年三月向每間小學撥款十萬元,推行STEM教育的理念。

  老師如何提升同學創意?

  不論教育理念如何推陳出新,教室和課堂形式依然故我,老師在課室中仍然面對三十多位同學,在學校教育中佔用時數最長,所以要提升同學的解難能力和創意思維,應該在正式課堂中開始和進行;創新不是數理科的專利,文學要創意、美術工藝要創意,體育也要有創意,今屆奧運會中國體操隊成績不前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動作難度的創新。

  老師如何進行有創意的課節?備課時必須有科大陳繁昌校長的主張,他認為創意思維必須「To think out of box」,意思是說:創意思維很多時是衝破常規的框限的一種創新的想法,例如上英文會話課,「How are you?」的答話,不一定是「Fine, thank you.」可以鼓勵同學百花齊放,亞洲學生習慣了每個問題提供的標準答案,較少作多角度思考,這正是阻礙學生發展創意思維的最主要因素。

  無論香港或國內教育制度如何改革,仍然避免不了考試主導,同學企望優秀的成績,傾向背誦資料,要改變這種風氣,老師或公開考試的擬題者可創作多一些考核創意的題目,令同學習慣作多角度思考解決難題,自然提升了創意思維能力;教育工作任重道遠,老師上課不應十年如一日,必須因材施教,每一課加一點心思,每一習題或試題加一點創意;例如在數學教授直線方程式的課題時,老師和同學都注重斜率的計算或與x軸交角的大小,沒有課本或老師要求同學計算直線與y軸交角,問題其實難度不大,學生只要結合初中學習的畢氏定理,問題便迎刃而解了;所以在傳統教學中,若老師和考試當局減少背誦比重,增加創意要求,刺激同學作多角度思考,新一代的創新能力的進步是可期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