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光屋助基層家庭擺脫蝸居

時間:2016-10-06 03:15:19來源:大公網

  圖:光屋每個單位面積300平方呎,設計光猛通爽\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光房」擴大變「光屋」,專門協助基層家庭解決短期住屋困難的社企「要有光」,向政府租用深井前九龍紗廠眷屬宿舍,耗資2200萬元,將五層高舊樓活化為45個住宅單位的「光屋」,現已有15個家庭入住,預計今年底前全部租出,每個面積300多平方呎的單位,月租3000至5000元,租約最長三年。楊太一家四口兩個月前租住光屋,形容光屋助解住屋燃眉之急。光屋會不時舉辦住戶活動,營造有人情味的社區鄰里關係。\大公報記者 張月琪

  「要有光」於2013年推出第一間「光房」,至今管理40間光房,由30名業主提供住宅單位。「要有光」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余偉業昨日表示,光房初期只接受單親家庭入住,由於是合租形式營運,單親媽媽同住會較好,但現在有一幢光屋,便開始嘗試以家庭為單位的模式。

  社企以一元向政府租六年

  「深井光屋」樓高五層,是一幢建於60年代的前九龍紗廠眷屬宿舍,後來成為政府物業。「要有光」兩年前開始向城規會申請,把閒置的紗廠宿舍改為「光屋」,並以象徵性一元向政府租用六年,去年底展開翻新工程,工程費由「周大福慈善基金」捐贈。

  楊氏夫婦與兩名子女,原本與楊生父母同住,但因生活習慣不同而搬出。楊家月入一萬元,苦候公屋近四年未果,三個月前開始覓屋亦未合心意,月租數千元也只能住在100多平方呎的斗室。他們於一個月前經社工轉介,入住光屋。楊太說,光屋租金約為丈夫收入的四分一,希望租住三年內,有較多餘錢儲蓄,預備未來生活所需。

  楊太說,七歲女兒過去較少與同學接觸,不願與別人談話,但自從遷入光屋後,女兒有更大活動空間,也透過光屋經理不時舉辦的活動、探訪認識其他鄰居,「其他鄰居都有小朋友,她現在會主動與別人玩,對成長有幫助」。

  舉辦活動發展鄰里關係

  余偉業稱,「深井光屋」大樓的優點是保留60年代建築特色,例如空地和半露天走廊,有利於發展鄰里關係。他稱,「以過去經驗,同住光房的鄰舍,好大程度日後會成為朋友,搬離後繼續互相幫助,不論要搵工、搵屋,大家都會幫忙,可以互相扶持,這正是我們想達到的效果。」光屋經理並會為租戶安排不同的技能課程,例如教導修理水龍頭、維修水電裝置等,讓他們助人自助,也節省生活開支。

  光屋共有45個單位,每個單位面積300多平方呎,各有露台、獨立廚房和浴廁,模式為一屋一伙,租金按住戶的負擔能力計算,月租由3000元至5000元不等,租予有居住困難的三人或以上家庭,最多可租住三年。光屋申請只接受社工轉介,家庭成員必須是夫妻或父母子女關係,並承諾盡責任幫自己努力生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