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洪水橋物流地塊擬增至4.8公頃

時間:2016-10-03 03:15:09來源:大公網

  圖:洪水橋發展區內現時有190公頃用作露天倉、維修場等用途的棕地/規劃署圖片

  元朗橫洲事件引起社會對新界棕地發展的關注,涉及190公頃棕地的洪水橋發展區最新規劃建議,優化發展區內的物流業倉儲地塊規劃,回應業界意見,將原擬每幅兩公頃的用地,進一步擴大至每幅3.5至4.8公頃,並興建多層式物流大廈以容納受影響棕地作業者。物流業界認為,地皮面積增加更符合運作需要,惟多層式大廈倉儲只適合運送及儲存高增值產品,擔心未能滿足所有棕地作業者需求。/大公報記者 何進昇

  洪水橋發展區內現時有190公頃用作露天倉、維修場等用途的棕地,能否整合棕地發展,成為推動洪水橋發展的關鍵。經過三階段公眾諮詢,規劃署上月初發表洪水橋新發展區大綱圖修訂,建議保持預留83公頃用地作「物流、企業和科技區」用途,但進一步優化棕地發展規劃,包括整合細碎的棕地,本來每幅約兩公頃、合共13幅「物流設施」用地,整合為大約八幅、每幅面積介乎3.5至4.8公頃的用地,整體合共約37公頃的面積不變,主要分布在元朗錫降圍和祥降圍西面。

  兩物流工廈共用一斜梯

  物流業界在諮詢期間曾提出,政府早三、四年在青衣批出數幅物流用地,全部只有兩公頃,直至有關工廈逐漸完工時,才發現內部空間並不實用,不希望當局重蹈覆轍。此外,業界亦有聲音認為,洪水橋發展區現時預留的24公頃的「港口後勤、貯物及工場」用地未能容納受影響棕地作業者,建議政府參考傳統工業大廈發展模式,以低價出租地方予受影響的經營者,減低其營運成本。

  因應業界的關注,政府建議興建多層式大廈安置受影響棕地作業者,並派員遠赴日本及新加坡等地取經,探討多層物流工廈的發展模式。由最新洪水橋新發展區資料摘要報告可見,未來的多層物流工廈低層以車道進出、高層以電梯上落,但樓高僅十餘層,估計是為免上落太多樓層降低運輸效率。兩座多層大廈會共用一條斜梯,讓貨車進出兩座大廈,估計是希望節省大廈佔用的位置。

  地皮面積增符合運作需要

  物流業界認擴大倉儲用地地皮面積,更符合運作需要,但對實際運作仍有憂慮。前物流業發展委員會主席李寶祥認為,倉儲用地面積愈大愈好,而最重要是以什麼形式發展。他指出,多層式物流大廈最適合讓車輛直達每樓層的倉庫,因為洪水橋強調發展高增值物流,紅酒、電子零件、科技產品等高增值貨品一般比較昂貴,佔用空間不多,讓貨車直達每層倉庫卸貨,可減低貨品損壞的風險。他稱,如果將貨品在地面卸貨,再運送到各樓層的倉庫,會增加損壞風險。

  香港物流協會會長陳鏡治認為,棕地面積在三公頃以下並不能接受,四公頃則勉強「收貨」,因為興建大廈及連接各層的行車道之後,可用的大樓實用面積將會減少,考慮到業界實際運作,地皮面積應最少有五公頃。他建議,多層式大廈可多做電子產品、名牌服飾等高增值物流,透過貨品本身的高價值增加利潤,加上這類貨品佔用位置不多,多層式倉庫更有效使用空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